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時候玩過一個游戲,就是三個人為一組,口里齊齊念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同時擺出或唐僧或白骨精或孫悟空的造型,孫悟空勝白骨精、白骨精贏唐僧、唐僧管住孫悟空,就是評比標準,所以看到“西游記”里的造型,童心大發,擺一個孫悟空的“反手搭涼棚”,再現久遠記憶……
孫悟空是我幼時心目中的神猴,會七十二變,本領真大。
走上社會后,再看《西游記》,客觀分析過孫悟空,他責任心很強,能當機立斷、不畏艱險、敢于斗爭、追求自由、反對神權……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成功后,他被封為“斗戰勝佛”正體現了他的叛逆性和妥協性的性格。由一個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小猴兒”到“美猴王”;自稱“齊天大圣”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一生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戰斗歷程。生命從“自發”到“自覺”再到“自為”,我們看到吳承恩筆下一個英雄人物的成長過程。
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有如人生的坎坎坷坷;遇到的妖魔鬼怪,何嘗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心魔和際遇呢?
孫悟空所代表的一種精神,是充滿正能量的。這大概就是名著《西游記》給我體會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