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美) Randall Munroe
編譯:二帆的二十二歲
(私人傳閱,請勿用于商業用途,本人不承擔任何可能帶來的法律責任)
寫在前面的話:
不久之前,幸得好友徐男神(目前單身,欲購從速)贈書一本,愛不釋手,名曰《WHAT IF?》,為 Randall Munroe 所著。
作者大人為美國知名的“網絡漫畫家”,同時也是前NAS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機器人專家,以及高級程序員。生活中,他結識了各個領域很多有趣的人,逐漸地獲得了一個個很有意思的想法。這些“想法”個個腦洞大開,作者充分發揮個人技能,將有趣的漫畫和正經的論述結合,寫就此書。
此書每章均提出一個異想天開的問題,然后再以相對嚴謹的科學方法探究之。讀之閱之,興趣愈甚。正巧這幾日假期閑賦在家,頗有余時,于是動手翻譯一章,限于本人能力有限,見識不足,翻譯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的紕漏,歡迎大家及時指正,感激不盡!
譯編:二帆的二十二歲
%=========================================
作者聲明:
本書中可能包含一些危險動作,請勿私自在家嘗試,雖然很多對于沒有超能力的你們也沒法嘗試...
我只是個畫漫畫的,又不是啥安全專家,平時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就是沒事放放火,炸炸東西什么的...不過鑒于這些娛樂活動“花費”太大,所以我只能讓這些發生在漫畫里,過過干癮。家里沒錢賠給別人的小朋友們,就千萬不要嘗試了!
如果因為此書,調皮的你們連考試不及格這種事情,也要拐幾個彎賴在我身上的話,對不起,本人以及編輯以及任何出版社的人(包括我) 不會負任何責任(反正也沒錢賠),現在,放心大膽的去看這本書吧!╮(╯_╰)╭
Randall Munroe
%========================================
第01章: 全球風暴
—— 如果有一天,地球一下子停止轉動,(聽上去像是男女之間的山盟海誓終于實現了...)這個世界將會怎樣呢?(問題提出者:Andrew Brown)
需要說明的是,此題中的“轉動”指的是地球“自轉”;停止的對象僅僅是“地球本身”,并不包括地球周遭的“大氣”。(“忽略地球內部及表面一切物體的慣性,只考慮對應的大氣所形成的劇烈風暴,對于自然及人類的影響。”)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同末日片的開頭,人類基本又要滅絕了... 但是,除了這種“小事”之外,還會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發生~
正常情況下,地球的自轉速度(赤道附近)約為 470 m/s。這就意味著赤道上的物體,在以地軸為參考時,會以約“1000英里/小時”的速度,自西向東轉動。如果一瞬間,地球停止自轉(想像一下快速旋轉的自行車后輪,突然卡死的情景),那么本來懶洋洋的空氣就會一下子變的暴烈起來,形成一場風速可達 470m/s 的恐怖風暴。
赤道處的風暴是最猛烈的,但其它地方也好不到哪去。事實上,所有位于南北緯42度角內的區域(見圖),都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而世界上大約85%的人口,都居住在這片區域內。
由于地面的摩擦阻礙作用,這場假想的全球風暴只會維持短短幾分鐘。
但也只需幾分鐘,如此災難性的風暴,便足以將那些聳立的人類建筑毀滅一空。
王小明的運氣“非常好”,他住在位于偏北方的波士頓,剛剛好游離于那個“音速風暴區域”之外。但發生在這里的風暴,仍然比之前地球上最厲害的風暴還要快上兩倍。不管是大樓小屋統統被一掃而光,被狂風一個個從地里“拔”起,在空中上下翻飛...
南北兩極處的風速會慢一些,但基本也沒啥城市能建的如此之偏。位于挪威—斯瓦爾巴特島(Svalbard)上的朗伊爾城(Longyearbyen)是地球上緯度最高的城市,但即使這樣,它也像被目前所知的最厲害的熱帶風暴拜訪過一樣。
如果非要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一處避難所,芬蘭的赫爾辛基(Helsinki)無疑是個好去處。這里位于北緯60度以上,雖然這樣高的緯度仍然不足以使地表上的建筑逃離狂風的毒手,但由于這個城市有著龐大的地下網絡,購物中心,溜冰場,泳池啥的都在地底下藏著,所以...(說不定還會有人寫一篇《論持久地道戰》...)
沒有什么建筑是絕對安全的。即使這個建筑堅固的可以扛住那些狂風,你也不可能安心地在里面唱:“大風吹,我不怕不怕啦~”之類的,因為“我們不怕大風吹,我們怕的是大風吹來了啥...”(原話見注釋1)
假設你有一所非常堅固的房子,可以傲然挺立在1000英里/小時的狂風中。你覺得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等風停了照樣是一條好漢...可現實是,這座房子的周圍,肯定會有其他東西存在,石頭也好,樹木也好,也可能是家小賣部什么的。而如果在你上風口的友好鄰居們,并不能抵抗住狂風,你所面對的就不只是1000英里/小時的狂風,還有 n 所1000英里/小時的“房子子彈”。
人類生存的痕跡并不會立刻被狂風抹去。在如此嚴重的全球性災難中,由于狂風中各種廢墟瓦礫的劇烈撞擊,地面上的人類,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幸存下來。但那些躲在地下的人就幸運多了,基本上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能挺過這場恐怖的災難。如果災難發生時,你能躲在深層的地下室,地底通道等地下建筑內,你基本不會出任何問題。
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幸存者。例如位于遙遠南極州的“阿蒙森-斯科特研究所(Amundsen-Scott Research Station)”,在那里工作的科學家和研究員們基本就不會被狂風打擾。對于他們而言,災難對他們的唯一影響,可能就是忽然之間,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這群高智商的家伙們,很快會從這謎一般的寂靜中,意識到發生了什么。
而接下來的一切,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陌生起來......
最先開始異常的是空氣。
當地表的風暴終于平靜下來的時候,空氣卻開始躁動起來。狂風的動能會盡數轉化為熱能。正常情況下,普通的風所帶來的熱量變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對于這種災難性的全球風暴,它所產生的熱能會加熱整個地表大氣。
整個陸地可能會被高溫烤焦,而在那些潮濕的地方,還會引起超大面積的雷暴雨。
同一時間,被狂風攪拌過的海洋表面水層會被霧化,短時間內,大海好像忽然被“剃了頭”,統統的“矮”了一截,誰也無法估計這些被帶走的水汽會去向何處,又或者那些新涌入的海水來自何方。
海洋是寒冷的。在薄薄的淺水層之下,海洋的溫度平均在4攝氏度左右。狂風會把深層的海水“舀”出來,深層的冰冷海水,一旦與熾熱的空氣相遇,便勝卻人間無數...引發一副從未在地球上出現過的古怪氣候——氣溫急劇地變化,忽冷忽熱,周遭像霧像雨又像風...聽上去就像情人之間的情愫...
這股涌潮還會讓生命殘酷的綻放,在風口浪尖處開出絢麗的花朵。大量的魚蟹,海龜,和那些不能在深處低氧層生存的海洋生物會相繼死去。那些需要呼吸的動物,如鯨魚和海豚也很難在海水和空氣構成的湍流中存活下來。
浪潮會席卷全球的海域,從東至西,每處陸地的東岸會遭遇到史無前例的大浪潮。鋪天蓋地的巨浪將吞噬一切,每一次的拍擊都相當于一次巨大的海嘯。有些地方,這些巨浪甚至會挺進內陸數十里。
海嘯過后,這些連接著天地的“水龍”會將大量的煙塵顆粒帶入大氣層,然后在冰冷的海洋表面形成一層濃密的“棉霧”,而這會使全球氣溫直線下降(名副其實的冰火兩重天...)。
另一方面,一旦地球停止轉動,正常的晝夜交替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看上去基本不動的太陽,平常日起日落只需一天,而現在,則需要一年。
在赤道上,每次的白天或黑夜,都會持續六個月之久。在白天的那側,地面會被陽光持續暴曬,而另一邊,則是寒冷無比的漫漫長夜。這種極端溫度差所帶來的空氣對流,將在太陽直射區域產生一場場的劇烈風暴。
某些方面而言,此時的地球有些類似于太陽系外行星中的一顆宜居紅矮星,或者說是像是幼年期的金星。因為那個時期的金星,并不會自轉,就像此時停止自轉的地球一樣,行星上的某一面“月復一月”地對著太陽,其薄薄的大氣層循環的非常快,以此來維持行星兩面溫度的均衡。
盡管“天”的時間開始變的很長,但幸運的是,“月”的長度并沒有發生變化!這是由于月亮并沒有停止圍繞著地球的轉動。事實上,由于停止轉動后,地球開始不再供給月亮潮汐能,以前越來越遠離我們的月亮,現在則開始慢慢靠近我們。
事實上,我們忠實的伙伴—月球,會逐漸修復這種假想性的災難。正常情況下,地球的轉動速度比月球要快,而地球上的潮汐活動,則會降低地球轉動的速度,并將月球逐漸推離我們。可一旦地球停止轉動,月球就不會再遠離我們,反而會逐漸地讓地球重新轉動起來。溫柔的,一點一點的,將地球重新帶動...
然后,在月亮的努力下,世界會又一次回復生機!(...為什么要說“又”)
【END】
注釋1:Ron White: "It's not THAT the wind is blowing, it's WHAT the wind is blowing. "
下期預告:
02:一只挑戰“相對論”的棒球!
(已更新,請點擊我的頭像查看新番~謝謝支持,記得點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