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與體會
1、我們無法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
2、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聰明人辦傻事”,那么我的決策是否正確,是否意味著我心智還不成熟,即使那是我追求的選擇,我愿意承擔一切后果,但如果我的選擇違背了所有人的價值觀,那我是不是仍然心智不成熟。
3、浮躁的原因:希望欲望馬上得到滿足,不知道有些階段始終是無法跨越的。越浮躁,就越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越不滿,越浮躁。大部分人不知道,幾乎所有人都這樣,相反總是說,有些人過得比我好。應該怎么做: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無法一蹴而就。
4、我要相信:還有時間,還有精力,還有正常的智商,只要努力,只要勤奮,機會總是存在的。
5、與時間做朋友的方法很簡單,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怎樣判斷所做的事是否正確?核心只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時間是現實的人的朋友,是不現實的人的敵人。
6、學會直面困難,拖延的人往往只做簡單的事,但卻遲遲不肯做最困難,最枯燥,最重復的事,但這樣的事才能積累技能。
7、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過關注方法去反復拆分任務,最終確認每個子任務是可完成的,這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功課——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細分。
8、行動遠比計劃重要。
9、遇到重復性任務,先將其做完一次,然后馬上總結,整理搞清流程,再重復實踐將它變成“閉著眼睛才能做好”的事——為常見任務制定流程是一個必須養成的習慣。
10、“學習”的重要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我的理解,這種技能還必須精專,要充分掌握,成為獨當一面的能手,這樣才有資本向多操作希望轉變,實現更大的跨界,融合。
11、很多時候我們根據自身經驗完全無法想象他人的體驗究竟是什么樣的,因此,“溝通障礙”本質上是由于雙方無法讓對方理解與他們的經驗相悖的知識或信息。因此,好的溝通者,要讓對方進入自己沒有過的體驗上。
12、獨立思考:只是將從他處學得的信息自己推演一遍,看看憑自己的知識體系判斷有沒有不合理和漏洞的地方。不要迷信權威,權威和正確是兩件事。拒絕獨立思考就是在浪費生命。
13、自證預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除了笑來老師舉得例子,還有戀情這個實例。熱戀中的人往往因為覺得愛了而投入并且受傷,而這不是成熟的愛,成熟的愛請參考《少有人走的路》。
14、要不斷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邏輯思維,結構思考力,因果關系,大腦才會像東尼博贊所說的,越用越聰明,而且不會受年齡影響。
15、真正做到有效傾聽,最需要克制的就是“過早質疑”。還要養成一個習慣,一旦決定傾聽,就要主動幫助說者進入“傾訴狀態”。善于溝通的人,在恰當的時候會使用這樣的句式:“那你看我這么理解對不對……”
16、心智成長是自己的事,只有經過痛苦的掙扎,才可以脫離思想上的依賴感,尋求到真相。要靠自己,而且也幫不了別人。
17、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來說,方法可以忽略不計。想要學習上成功,就要堅持,堅持就是重復,是大量時間的投入。
18、人體具有遺忘痛苦的機制。因此,會自動遺忘那些痛苦或你覺得痛苦的事。要將痛苦記錄下來,時刻提醒自己,今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自制非常重要,而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加重要。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將困難的事快樂化。
19、所謂的友誼,真的只是“交換關系”。兩點建議: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20、真正地關心最終只有一種表現: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費時間,哪怕浪費時間。當我們把時間花到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于在他身上傾注了自己生命的一段,不管最后結果如何,那個人和那件事都已經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21、做到“謙虛”與“低調”,這是一件所有成熟的人都善于做到的事——讓別人舒服而已。
22、博學背后的真相——有意識地積累!
23、有效目標應該是完美目標的及格線,就是100%的60%,任何人都不能100%地有效率,更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并將有效目標清晰地分解,才更容易堅持。
24、相信積累的力量,本質上就是相信復利的力量。積累與收入是復利曲線,積累與人數分布是正態分布曲線。
25、一個人的現狀越差,擺脫現狀的欲望就越強,進而做出不現實決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不能控制這種焦慮情緒的話,就很可能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我現在就處于這種境遇,一定要冷靜地踏實下來。
26、要相信積累的力量,即便遇到了尷尬,即便感覺沒時間了,也要選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