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是極度豐富的。各種感悟像禮花一樣接踵而至的在心里次第炸開,以至于我縱觀所有影評也無法拼圖出我當時觀影的所有體驗……抄其中的某一句做轉發語……因為那 太不足夠了。
導演非常的厲害。他的核心 其實是在故事外面? 有些他并沒有都說。他用大眾能理解的緯度 講了一個大眾可以理解的故事。故事是載體 是資料,承擔一些鋪墊和傳遞。所以電影 絕不僅僅是里面的故事。
李松蔚寫了一篇文章。說“做人沒有夢想……也還是值得一做啊”。這篇的觀點可以二次引申討論:人 能不能做個快樂的廢柴?能否不活在必須的意義里,不去證明自我的與眾不同和社會價值?
人是否需要自我證明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一個人無需自我證明,因為ta已然“存在”本身 就是最大價值。and一個人只要過得是ta想要且開心的生活(不論那是一個什么樣的選擇)ta就已經對得起全宇宙了。
是的 不止對得起ta自己 還對得起全宇宙!就是這么牛逼!
既然做什么都行 那為什么人們僅僅是聽到可以做個快樂的廢柴就覺得被看見、被治愈、被松綁了?
因為——大多數人之所以不能接受無所事事,根本原因是不能接受生命本無意義這個底層核心常識。他們被各種概念綁架、被地球的價值觀綁架、被自己的性格情緒綁架、被自己的夢想綁架……逐漸活成了不自知的受限的生命體。
so劃重點:只要一個人還活在概念里 那ta就是不自由的。不論ta擁有著所謂什么樣成功or不成功的人生。
人是不自由的嗎?
人是不自由的嗎?不。恰恰相反 自由是人的命運 人就是自由本身。按照薩特的說法是“人唯一的不自由就是不能擺脫這個天賦自由”。
為什么人是自由的?因為“存在”先于“本質”。佛陀在開悟后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你感受一下這個宇宙觀里的不二氣魄。
現在你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這個已知事實后,再回看自己為什么體會不到自由。尼采說人是不能忍受人生無意義的動物。因為不甘心、恐懼那個無意義的虛無,人們在概念里尋找意義,并最終在這個意義中迷失。坦白說,任何意義本身還是無意義的 ,但是在無意義中尋找意義的過程,是有意義的——是你活著的 每分每秒 ,是你嶄新感受驚奇眼前的每個當下。
義無反顧去體驗
再說下22。22似乎看透了一切。
22 深知生命的虛無,不被概念和意義所動。各類大師包括榮格也都沒有說動22投生地球。是大師們錯了嗎?
不。是22錯了。
為什么22被陰差陽錯的來到地球之后反而不想離開了呢?因為 22終于不再是在腦子里想象而是真的進入了生活本身 ta在真實的體驗!那個叫做大海的水……而那個落寞掙扎的鋼琴家 沒有這些體驗。他麻木了。
你看 只要是真正投入體驗,每一秒都是滋養,每一種身份都是應當。滋養你的不是外界 而是你的那顆沒有被染著的、開闊的、敏感的、放松的、自由的……心。這就是22來地球的目的啊!也是我們來地球的目的啊!你選擇了自己的性別,性格和愛好,就是為了來體驗的啊!就是來玩的啊!為什么不玩得放松開心盡興??
啊哈哈哈哈我玩得很開心,也祝大家在地球玩得開心。這是最好的祝福,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