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就開始想啊,怎么樣才能鞏固好自己的統治呢,秦始皇覺得自己的功績堪比三皇五帝,開始自稱始皇帝,他覺得只要自己活著這樣才能一直維護好自己的帝國吧。
于是,開始慢慢沉迷了長生不老之學說,開始派人求仙訪藥。最著名的徐福東渡,徐福不是就去尋找仙藥了嗎?
這時候,大家一看皇帝昏庸,好騙。這時,一個叫盧生的方士出現了。
方士是什么職業呢?
古代自稱能訪仙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的人。信仰讖緯學說,擅長為周天子祭拜鬼神,煉丹長生。
大家注意說是自稱啊,所以呢,這個叫盧生的方士,據我推斷應該是沒有什么本事的人,可能為了發財升官,跑出來,當當神棍。可是,就是這個神棍,為一個大帝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不過,這個神棍的來歷可是不賴。
范陽盧氏族譜記載:“第五代:盧敖,任秦五經博士。其子孫一部分到河北范陽,一部分到開封、洛陽。第六代:盧生,秦代文博士。
這個盧敖也是一個方士,有可能是這個盧生的爹。
他曾為秦始皇尋求古仙人羨門、高誓及芝奇長生仙藥,找沒找到不太清楚,可能找到了,秦始皇很開心啊,賞賜了不少財物,給了他一個官,博士。
這個當爹的可能有點見識,后來見秦始皇剛愎拒諫,專橫失道,學著先賢一樣,避難隱遁。而這個兒子盧生了就不一樣。跟他的父親一樣去了秦國,打算替秦始皇找仙藥。
吹牛咋呼的秦始皇一愣一愣的,說,大王我能替您找到仙藥,這樣您就可以長生不老了。秦始皇一聽能長生,腦子一熱,行啊,給了點錢,給了點人,派他出海尋仙訪藥。藥沒找到。
可是,盧生腦瓜子快啊,用了一招,斗轉星移,直接把注意力轉移到一本書上,這本書叫啥名字呢?《錄圖書》,據說這是一本讖書,能預言未來的事情,這本書上說:“滅秦者,胡也”。成功的轉移了秦始皇的注意力,一下子挑起了跟匈奴的戰爭。
秦始皇一看,我去,不就是那也野蠻人嗎,直接派自己小弟蒙恬帶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因地形,筑長城。根本沒想到害得秦國滅亡的是自己的小兒子。真是坑爹啊!
可是,修筑長城,派遣了不少人,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其中許多青年都死在這場浩大的工程之中。惹得是天怒人怨,人人都開始對這個統一的王朝心存怨恨。
其實,這個長城真的作用很大,《過秦論》里面曾說,“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而且后代的基本所有朝代都有修建長城,甚至有些朝代規模不比秦朝差。我也不太清楚,為啥大家都黑秦始皇?
而且另一件讓秦始皇死后,罵名纏身的事情,也跟這個盧生的小子有關。
盧生這個小子不地道,明明花著人家的錢,還罵人家秦始皇。
大概意思就是,這個秦始皇自大的很,以為自己成就了前人沒有達到的功績,就開始洋洋得意。有本事的人很多,可是,他自私的很,自己大權獨攬。
秦始皇知道了盧生罵他的事情,氣的不得了。盧生但是做好準備,提前跑了,秦始皇這個氣啊。這個氣兒,沒處撒。行,你能耐,你跑是吧。在城里一頓搜查,最后抓了幾百個讀書人,說是盧生的同黨,活埋了吧,直接替盧生背了這個黑鍋。這就是坑儒發生的原因。由此,大秦帝國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相信有很多人已經很熟悉了,史上第一個塔下被反殺的人。
陶淵明,有詩曰: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贏。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驟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此句本人不認同,荊軻曾經與蓋聶(有名的劍客)談論劍術。而且他本人也十分喜愛劍術。怎么會劍術疏呢?】
其人雖己沒,千載有余情。
這樣,一位勇士的目的就是刺殺嬴政,拯救燕國。荊軻刺秦王的代價有多大?
田光可以說對荊軻有知遇之恩,為了勸他 去見太子丹自殺。為了騙取秦王信任,用了一位投靠過來的忠心的將領的人頭。以及重要關隘的地圖,還有荊軻本人的生命。最后還沒有成功。
盧生,一說是燕國人士。可是,這樣一個神棍,打著尋找仙藥,明明虛無縹緲的旗號。最后,卻完成了荊軻刺秦王所沒有達到的目的,甚至比荊軻刺秦王的計劃更完美,徹底讓一個王朝徹底陷入了覆滅的邊緣。他到底是一個神棍,還是一個國家的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