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望溪
1
我選擇了逃離鄭州,因為城市的各種污染讓我實在不堪忍受。桐柏山里有干凈的空氣和干凈的水,還有安靜的山林。我可以暫時借山而居,在平靜中生活,在平靜中找到久違的幸福感。人生不是戰(zhàn)場,無需事事一較高下。平靜,才能聽到內的聲音。或許,內心的平靜已經是奢侈品了。
這是兩山之間的一條大溝,我費了好大勁把它平整了一下,整出了一塊三畝大小的園子。我把這個園子取名為:暫園,暫時的暫。這個名字有點怪,其實也不怪。我想,自然界是永恒的,人只是這宇宙之間匆匆的過客。相比于自然界,人的生命是暫時的、短暫的。人的軀體終將歸于土地,一切財富都將歸于社會。與其忙碌,不如安靜下來,以怡然自得,釆菊東籬的悠閑,享受生命短暫的過往,借這一方美麗的山水,在一片安祥和寧靜中,使軀體和靈魂得到暫時的休養(yǎng)生息。
冬三月,是休養(yǎng)生息和養(yǎng)生閉藏的季節(jié),應該和冬氣之應,于是,養(yǎng)藏成了要緊的事。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是不可干擾陽氣的。于是我早臥晚起,盡量不做大的運動,也不干體力活。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才是冬藏之要。
陽歷的一月份(陰歷冬12月)有兩個節(jié)氣,小寒和大寒。此時桐柏的溫度最高14度,最低零下4度,白天平均在2度上下徘徊。
小寒之時,天氣進入了很冷的狀態(tài),過月半進入大寒,此時天寒地凍。大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在冬至一陽初生后,經小寒至大寒,陽氣逐漸開始由下而上生發(fā)起來,此時寒氣正以全部能量來抵制陽氣的萌動。此時陰寒密布,寒氣砭骨。大寒之日有“雞乳”一說,雞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氣,開始孵小雞了。再五日“水澤腹堅”,在上下都凍透的時候,寒氣也達到了至極處。那堅冰深處,春水開始悄然生成,凍到了極點,就要開始走向消融了
上半個月種了一些樹和植物,都是山上挖回來的。有合歡、櫻桃、拐棗、皂角、紅豆杉、木瓜、木子、映山紅、桂花、核桃等。園子中間種了一棵大的紅楊柳,還種了三片小竹園,一片蘭草園。沿園子四周種了十棵冬青,樹與樹之間還種上了30公分高的茶樹苗,這些都是四季長青植物,等長大了會形成一道墻,將園子藏在里面。據(jù)說這是一塊臥虎之地,是虎就要藏著。
雪是22日開始下的,天剛蒙蒙亮的時候,碎雪飄然而至,起初如少女般害羞,時而擠做一團,時而隨風狂舞,在空中稍做停留,便義無反顧地撲向大地,熱情地親吻著群山和樹木。不久,遠遠近近的的山就被染成了花白。再不久,雪花越來越大,猶如成年的少婦,在空中成熟地展現(xiàn)著自己的風姿,似乎是在空中已經選擇好了目標,沉穩(wěn)而堅定地奔向自己的歸宿。雪花紛紛揚揚,沒有人問她最初的來處,她也不問自己最終的歸宿,隨風而落,喜歡就好。落下,就留下一縷清涼,就寫成一首梅花映雪的詩。她在山間,在枝頭冷艷地芬芳著。天地開始慢慢蒼茫,將群山藏在這素素的白色之中, 顏色干凈而又安祥。在隱去了所有的繁華之后,便遇見那個最初的自己。
飛雪有聲,惟落花間為雅。清茶有味,惟以雪烹為醇。入夜,萬籟俱寂中,靜聽汩汩水沸,輕嗅裊裊茶香,忘卻世中事。
雪花洋洋灑灑了十二個小時便停了下來,隔日就迎來了陽光明媚與藍天白云。溫度依然很低,河面結了冰,輕踏于冰面,去尋找兒時的回憶。
元月的后半月,迎來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最低零下14度,最高也在零度徘徊。泉水管道己凝固冰凍,水管、太陽能都凍壞了。無奈只好從井中取水生活,淘出的水不久便會結上一層薄冰。也許這就叫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吧!
2
進山一個多月了,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天人合一,逍遙自在。現(xiàn)在山里還有什么較大的野生動物呢?天寒地凍,牠們還好嗎?都藏在哪里過冬?來數(shù)一數(shù)我見過的野生動物吧。
老鴰。就是烏鴉的俗稱,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多在高樹上用干樹枝搭巢。“呱-呱-呱-”,叫個不停的那種,鄉(xiāng)間迷信,說老鴰落到誰家門前叫,這里就要死人了。
喜鵲。喜鵲報喜,但是吃糧食。有一句順口溜說:“麻野雀,尾巴長,娶下媳婦忘了娘。把娘送到后溝里,把媳婦背到熱炕上”,以此來形容那些不孝之子。
野雞。又叫山雞、雉雞。性情活潑,善于奔走而不善飛行,喜歡游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差,只能短距離低飛并且不能持久。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山雞是雜食鳥,喜歡各種昆蟲、小型兩棲動物、谷類、豆類、草籽、綠葉嫩枝等。
黃鼠狼。黃鼠狼又叫黃鼬,說起它總令人想起《聊齋》。人們傳說它還會“塑骨”,就是把身子變小,鉆進雞圈,把雞一個個咬死,然后喝血,它也吃老鼠。
野豬。又稱山豬,由于快過年了,野豬更是被大量獵殺,生存環(huán)境空間急劇減縮,數(shù)量已急劇減少。野豬是雜食性的,只要能吃的東西牠都吃。
野兔。野兔頭小,長有一對比家兔小得多的耳朵,四肢細長、健壯,后肢十分強健,有力也比普通家兔長,敏捷,膽小,善于奔跑。
三更蛇。又稱火赤鏈,體背黑褐色,多在傍晚活動。以魚、蛙、蟾蜍、蜥蜴、蛇、鳥等為食。多在傍晚出來活動,屬夜行性蛇類。晚10時以后活動頻繁,平時性情比較溫和,白天蜷曲不動,長將頭部盤縮在身體下面。不主動攻擊人,性懶不愛動,爬行緩慢。但在受到驚嚇時行動敏捷,捕咬目標明確。主要以蟾蜍、淡水小雜魚、泥鰍、雛雞、幼鳥及鼠類為食。
野鴨。又叫綠頭鴨,別名為大綠頭、大紅腿鴨、大麻鴨等,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除番鴨以外的所有家鴨的祖先。
果子貍。果子貍體毛短而粗,體色為黃灰褐色,頭部毛色較黑,由額頭至鼻梁有一條明顯的四帶,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體毛灰棕色。后頭、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為黑色,四肢短壯,各具五趾。果子貍為林緣獸類,夜行性動物。喜歡在黃昏、夜間和日出前活動,善于攀緣。屬雜食性動物,頗喜食多汁之果類;以野果和谷物為主食。
刺猬。刺猬除肚子外全身長有硬刺,當它遇到危險時會卷成一團變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態(tài)和溫順的性格非常可愛。刺猬喜歡打呼嚕,和人相似,是益獸。
刺猬的嗅覺靈敏,喜食螞蟻與白蟻,以昆蟲和蠕蟲為食,也吃幼鳥、鳥蛋、蛙、蜥蜴等。性格孤僻,住在灌木叢內,會游泳,膽小易驚、喜靜厭鬧,喜暗怕光、怕熱怕驚。剌猬行動遲緩,一般晝伏夜出,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刺猬的主要天敵是貂、貓頭鷹和狐貍等食肉動物。
菜花蛇。名字很多:王錦蛇、臭王蛇、黃喉蛇、黃頜蛇、王蛇、錦蛇、黃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黃蟒、棱錦蛇、棱鱗錦蛇、菜蛇、王字頭、菜花蛇、松花蛇、臭青公\母、菜花蛇、臭黃頷。其體大兇猛,且無毒,遇到同類會相互殘殺。主要特征是頭部有“王”字樣的黑斑紋,故有“王蛇”之稱。其頭部、體背鱗緣為黑色,中央呈黃色,似油菜花樣。
野山羊。體態(tài)較小,被毛呈黃褐色,面部多呈黑色,鼻梁兩側有一條淺黃色條紋,從頭頂部至尾根沿背脊有一條寬窄不等的黑色毛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