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當空,晴空向晚,對月獨酌。梧桐攬月,鎖一院離愁;夜里,月下,風景獨好清秋。又是一年中秋。
說到中秋,就難以離開月亮,這種可愛的東西。“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最美的,好像總是古人的月亮:古人花前月下,秉燭夜游,訴一時衷腸;或月下獨酌,飲半生冷暖。今天的人,好像比過去的人孤獨的多,但這種一個人的“風花雪月”卻少了很多。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這月亮當真是可愛的。她時而陰,時而明,時而圓,時而缺。就好像是一個頑皮的兒童,亦或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時而躲,時而藏,時而歡心明媚,時而憂郁感傷。
有月亮,就有看月的人兒。有時月亮帶給他們淺淺的思緒,“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有時帶給他們深深的憂愁“因君照我丹心事,減得愁人一夕愁。”有時他們抒發孤獨“是時兄弟正南北,黃葉滿階來去風。”有時他們感慨流逝的時光“勸君莫惜登樓望,云放嬋娟不久長。”
月亮是全世界的月亮。雖然穿越千年還是那同一個月亮,可不同的地方月亮真的不一樣。不懂欣賞的人只是還未在路上。沒經歷過別離,還未懂得感傷。
無邊的月色,是無邊的思緒,更是那杯中飲也不盡的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原來孤獨的人不僅僅是李白,還有千年后同在這月下的我們。
月亮是可愛的,在于她的陰晴圓缺,在于她的無私奉獻,更在于她的亙古不變。不論如何,在這個夜里,她為無數的人們打開了一扇圓圓的窗,他們透過這扇窗流下歡喜的淚。
為什么月光讓人如此疼痛,因為我們都是現實里的嫦娥。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