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商人是精于算計的。
從他個人的商業領域就可以看出特朗普這個人喜歡短平快,認錢不認人。無論是房地產業、酒店運營,還是媒體娛樂和餐飲等行業都是玩快錢的,可以說是都是現金交易的,不存在期貨和生產,更不存在賒賬和抵債。
或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讓特朗普養成了認錢不認人的處事方式,哪怕是親戚朋友也不行。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特朗普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不惜利用關稅大棒砸向周圍所有對象,不管你是遠親還是近鄰,更不管你是盟友還是對手。
而最能表現出他只認錢不認人的最有利的例子,就是他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見時表現出來的那種貪婪和見利忘義。不但讓日本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而且還要讓日本在美國投資1萬億美元。1萬億美元可不是個小數目,日本2024年的GDP才4.21萬億美元。日本首相石破茂乖乖地答應了特朗普的過分要求后,自然也就得到了特朗普的滿意和認可,并不忘了對石破茂大加表揚一番,稱他將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民的首相。
從特朗普第二任期上任以來的各種表現,特朗普都是在向錢看。向錢看得有個理由,那就是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無論是內政改革還是外交政策,都是在為了減少開支和增加財政收入的。
打著反腐和工作效率低下的旗號,裁減政府部門和人員,裁減掉這些部門和人員可以節省財政開支。事實真的能節省嗎?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就表示:現在的聯邦雇員人數并不比艾森豪威爾時期多,而且拿出一個數據,說是2022年聯邦支出中工資只有2710億美元,而其它開支則達46260億美元。可見通過裁減人員和部門來達到節省開支并不能達到目的,更多的或許是特朗普以此來打擊異己罷了。
凡是對外有貿易逆差的,特朗普就用關稅大棒,總感覺對外貿易逆差,自己吃了多大虧似的。可是美國的制造業空心化,已經無法通過自己本身來滿足國民需求,只有通過發行過多的綠紙幣來購買全世界的產品,滿足自己本國的需求。別人想買你的高科技產品,你不想賣,低端產品你又沒有,為了自己的環保,把低端制造業移到別的發展中國家。現在還叫著說自己逆差吃虧了,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么不要臉的。
對于北約盟友和單邊安保聯盟,總說自己吃了大虧,要求別人增加國際預算。北約每個成員國的國防預算開支要從占GDP的2%增加到5%,害得北約各成員國叫苦不迭、怨聲載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倒是知趣,見到特朗普就主動表示要增加到他第一任期時的2倍,特朗普聽了非常高興,也很滿意。特朗普可是真霸道,翻臉不認人呀。
特朗普精于算計,只認錢的例子還有很多:勝選后發行特朗普幣,通過其不斷升值賺錢。據悉,10個小時后賬面浮盈就達2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0億元;通過舉行就職典禮,收取硅谷老板們的好處費,多則幾千萬美元,少則上百萬美元。據稱,光一個就職典禮就籌資1.7億美元。
作為一個美國總統,懷揣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夢想和目標,其初衷本無可厚非,甚至值得一定程度的贊賞。畢竟,對國家的繁榮昌盛持有強烈的渴望和追求,是領導者應有的擔當。
然而,若方法不當,很可能事與愿違,導致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最終以失敗收場。作為一個大國的總統,絕不能僅僅局限于經濟利益,將目光僅僅鎖定在金錢之上。
一個稱職的美國總統,應當具備廣闊的視野和全面的思維。在經濟領域,要尋求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推動創新和產業升級;在社會領域,要致力于解決貧富差距、教育公平、醫療保障等民生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外交方面,應倡導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在科技領域,要大力支持研發創新,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潮流;在環境領域,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保護地球家園。
總之,作為大國總統,只有放眼多領域,綜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學合理、符合國家長遠利益的政策和戰略,才能真正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