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與我關系十分要好的姑娘,猝不及防地失戀了。
詢問到分手的原因,她哽咽著,神情有些恍惚,語氣里帶著難掩的失落:
“他說我們不合適。我問他哪里不合適,他不說。”
說著說著,她的眼淚就開始吧嗒吧嗒往下掉。
屋子里循環著憂傷的情歌,將這一份難過的心情渲染得愈發濃烈。
我看著心疼,但無能為力,一時沒忍住,氣憤地說: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就是沒那么喜歡你嗎?別拿不適合當借口!”。
安慰人的話,我一向說不好,越說越糟,剩下一聲聲嘆息。
姑娘口中的這個男生是經朋友介紹認識的。
她對他的出現,雖然說不上是一見如故或一見鐘情,但卻也是日久生情。
她曾經堅定地認為,對方就是他要等的那個人,想帶他回家,想要嫁給他。
為了他,她甚至可以和家人鬧翻,只為和他牽手走到最后。
只是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往往就是這么不隨人愿。
兩個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到了別離的路口,兩條路,各自轉身,便再沒有了風花雪月,也不見了海誓山盟。
姑娘說:“我就是他的一個過客吧,可是我放不下他。”
她想要的他給不了,他想要的她達不到。
分開,是出于無奈,還是必然的結果?
都有吧。
好聚好散,只是道別的畫面讓人神傷。
? ? ? ? ? ? ? ?其實,感情無非就是這樣。
我們拿著追求愛和幸福的號碼牌,仍然阻止不了一些人與我們不再聯絡。
很自然的,我們也總是從一些人的世界路過,可能也錯過一些美好。
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分離,各個時間段,各種形式。
我們主動選擇或者被動決定與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地方告別。
不得不承認,對方從我們的生命之中消失,有時候是我們自己咎由自取。
同樣,讓一些人存活在我們的記憶之中,也是我們自己想要的結果。
然后,時光就這樣一天天地度過。
直到有一天,時間已經久到連這一絲記憶的模糊了,稀釋了,淡忘了。
于是,那些曾經令我們流淚的故人和往事,熬成了故事。
我們微笑著,將它們說出了口。
我們終于放下了,宛若新生。
一切都好了,所有的傷,全都治愈。
說到底,
沒有離不開的別離,只有那顆放不下的心,令人耿耿于懷。
? ? ? ? ?那些念念不忘的地方,住著回憶。
從小到現在,讓我傾注了最多情感的小城,一共有三處:
家鄉成長的城,大學四年的城和如今生活工作的城。
家鄉的小縣城,山清水秀。
它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保留著一撥最初的好友。
縣城不大,以前沒有公交車的時候,我們出門吃個飯見個朋友,走一走也就到了。
后來,開通了公交線路,車廂僅有大城市公交車的三分之二還差點兒。
站點不多,每一站的間隔也不遠,自己一不小心就容易坐過站。
從起點站到終點站,一路上晃晃悠悠,一會兒就到了。
聽過這樣的打趣:“從這一站都可以看得見下一站的站牌”,略有夸張。
小縣城的生活節奏,很慢,很溫柔,很舒適,尤其是在夜里。
廣場上大媽們在跳舞,小孩們在公園里玩鬧,大人們在散步。
晚飯后,拉著父母到江濱路走一圈,再到超市逛一逛,拎著大包小包的瓜果蔬菜和零食,回了家。
由于家住的離小學和中學都非常近,上學時都是步行去學校。
盯著一摞摞書本作業,看著碧藍色的天空,望著星光閃爍的夜空,寒窗苦讀的歲月也就在不經意間過去了。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心里除了興奮還是興奮,恨不得立刻收拾行李出發,直奔N城。
可是當我真正離開家,只剩下寒暑假的時間能抽空回小城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對它的依戀有多深厚,又有多少次在夢中出現。
在N城生活了四年,對它的抱怨和吐槽不斷:
交通不便,空氣污染,東西難吃,方言不懂,物價死貴,沒啥看點……
緊張的宿舍關系,更加劇了我對這座城市的不滿和厭惡。
曾經放出狠話:“這里沒有任何值得我留戀和回憶的東西,一點兒都沒有!”
曾經萬分懊惱:“當初怎么就選擇了這個破地方,填志愿的時候腦子不清醒。”
可事實卻是,在我準備賣舊書,將書本放進編織袋的那一刻,自己已經舍不得離開了。
當宿舍清空,舍友相繼離開,自己拖著行李箱往外走的時候。
當最后一次逛校園,坐上熟悉的公交車,準備踏上S城的時候。
自己才恍然明白了所有。
人,一定是要到了別離的那一刻,才會知道要珍惜,才會想起過往的好。
怎么可能會沒有留戀的東西呢?
我笑自己太早口出狂言,打了臉。
打得好疼,好想哭,好想念你們,好想回到過去。
想再聽一次昏昏欲睡的專業課,再到操場暢快淋漓地奔跑一次,再去熙熙攘攘的食堂吃一次,讓阿姨多打一點飯,甚至想再被宿管查寢一次批斗一次。
明明有那么多放不下的東西,在冥冥之中牽絆著我。
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哪怕變成了一種執念,我們也都得離開,接受別離,放下那顆心,然后重新開始。
畢業后,來到S城生活工作已經一年半了。
不知道哪一天,我也會和這座城告別,或許不會。
無論如何,好好生活吧。
因為,
現在的每一天,都會成為將來回憶的起點。
? ? ? ? ? ? ? ? 相逢是首歌,別離也是。
教師節的時候,朋友圈里鋪天蓋地的都是對老師的祝福。
不過,說實話,出身師范專業的我,對教師節的感觸并不深,畢竟沒有入這行。
一路以來,也遇到過自己非常喜歡的老師,感動的畫面也珍藏了許多。
如果要說哪一幕印象最深,那一定是高考前的最后一節政治課。
那天老師拿來了磁帶,為全班同學播放了一首約定已久的歌曲——《相逢是首歌》
“你曾對我說,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綠色的河。”
“你曾對我說,相逢是首歌,分別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
老師領唱,我們和老師一起唱。
唱著唱著就笑了,唱著唱著又哭了。
我們拿著簽字筆在校服上寫下名字,在紀念冊里留下祝福,在擁抱中說了再見。
男生們說:“以后別忘了咱們這幫兄弟!”
有淚不輕彈的小伙子,眼眶紅紅。
女生們說:“咱們要做一輩子的好姐妹。”
話還沒說完,就哭成了一團。
我們心里都很清楚,這一別,大家或許再也聚不齊,今后也難以會面。
青春里的別離,淚水好像也變得燦爛,是那樣澄凈透明。
可是,這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須走過的路。
我們不能回頭,都得放下。
? ? ? ? ? ? ? 送別的站臺,我們都哭了。
國慶假期回了一趟家。
每次回家,父母都會到火車站接我,這一次,也不例外。
列車修改了時間,原先是中午到站,變更成了半夜三更。
本來還想著和他們說:“大半夜的,你們就不用出來接我了,早點休息。”
收到的回應一定是:“怎么可能讓你一個人夜里在路上走,我們也睡不著。”
不料,臨走前臺風來了,車次停運,車票作廢。
幾經折騰搶到了其他車次的票,再幾經輾轉才回到家。
總是很珍惜他們來接我、我送別他們的過程。
在這可貴的一接一送之中,一年一年也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了。
猶記得,五年前,那會兒我剛讀大一,父親特意趁著國慶從家里過來看我。
送別父親的那一天,天氣是什么樣,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心情很復雜。
把父親送上了火車,他隔著車窗玻璃,向我招手,嘴巴一張一合。
我聽不見他在說什么,但我猜得出,他說:“回去吧,回去吧,回去吧。”
我就靜靜地站在原地,抱著小熊站在站臺上,朝著父親不停揮手。
臨近發車時間,周圍其他送行的人早就離開了,只剩下我一個。
工作人員看見我還遲遲不走,竟也沒有過來驅趕,很謝謝他們。
忽然,父親揮舞著的一只手停在了半空中,另外一只手在用力地揉著眼睛,脊背也有些彎曲。
我知道,父親哭了。
我立刻把懷里抱著的小熊舉了起來,擋著臉,不愿意讓父親看見我的表情。
與此同時,列車緩緩開動了。
我沿著站臺追了幾步,目送它離開,抱著小熊,回到學校。
后來,收到了父親的短信,那時他在車站準備轉車,回家沒有直達列車:
“孩子,我在吃面,品嘗著思念與被思念。”
這一次與父親的別離,一直埋藏在我的心中,每每想起,都會鼻子泛酸。
這么多年過去了,偶爾會和父親談起當時的情景,他也會笑著說:
“臭丫頭,誰讓你跑這么大老遠讀書!”
是的,父親放不下離家在外的我,我亦放不下遠在他鄉的父母。
國慶假期,轉眼就沒了,我又踏上了返程的列車。
父親說:“上了車,我們就漸行漸遠了。”
母親說:“你不在,家里好安靜,沒生機。”
又想回家了,想他們。
? ? ? ? ? ? 有一些人,今生都見不到了。
與生離的不舍與難過相比,死別,則是更不敢輕易觸碰的記憶。
總是會在微博上看見類似:
“有一個很疼你的奶奶,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的談論。
翻看網友們一條條溫暖的留言,我是羨慕的,嫉妒的,心酸的。
并不是我奶奶待我不好,而是她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
我甚至都不記得她的聲音和摸樣,只能在祭掃的時候看一眼她的黑白照片,笑容溫和而慈祥。
后來的后來,爺爺和外公也相繼因為生病而離開了我。
那幾年,家里的歡聲笑語不多,大家也都很默契地避開一些話題。
沒有離不開的別離,人走了,情還在。
都說逝去的人會變成天上的星星,保護著生者。
哪怕大家都知道它沒有科學依據,但仍然堅持相信。
認為人是有靈魂的,即便肉體消失了,精神也就永存。
也聽說,如果走了的人,心中尚有未了之事,有放不下的人。
那么,就有可能出現托夢和其他無法解釋的“靈異”的現象。
就像是人鬼情未了那般,外人聽起來慎得慌。
但對于逝者的家人,愛人和朋友而言,哪怕是在夢里再見一次,都是奢望而來的饋贈。
離開的人,放不下活著的人。
活著的人,又如何放得下對方呢?
? ? ? ? ? ? ? ? ? 可念,卻不可說的愛。
前陣子網上有一個視頻特別火,內容是黃磊關于孩子戀愛的問題。
他表示:“戀愛就是戀愛,青春期懵懵懂懂情竇初開,我覺得是美好的。早戀這個詞就很混蛋!!!”
在我們生活的圈子中,特別是中學之后,幾乎每一個家長都像防賊一樣,提防著自己家孩子早戀,毀了前程。
但是,正如黃磊所說的那樣,青春期的時候,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出現,是會有可能碰撞出不一樣的情愫。
這樣一種純粹,不為房子,不為車子,不為票子,不為你爸媽是誰的感情,可能是工作之后再也難以遇到的。
那時的你,是最單純的你。
那時的他(她),也是最簡單的他(她)。
路過他(她)的班級,偷偷看上幾眼。放學借故和他(她)一起回家,考試的時候互相鼓勵互相較勁。
這些確實是美好的,可能也是脆弱的。
中學那會兒,看過一部名叫《我的名字叫金三順》的韓劇。
最喜歡劇中的插曲《離不開的別離》 ,至今手機里還存著,時常聽聽。
其中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
“沒有忘記過,燦爛的笑容,我們美好的日子,已經抹去了。”
看過太多有人因為任性而分開,或者因為畢業而分開。
然后,這些人就變成了心底的回憶。
當你看著他牽著另外一個女生從你身邊走過,當你看著她站在另外一個男生的身邊,想想還是會心有余悸吧。
可你也知道,你們已經是可以暗暗想念,但不可說出口的愛。
故事的開頭總是:“你好啊!”,故事的結尾卻變成了“你還好嗎?”。
可能連這一句問候都沒有,因為自從那年一別,再未謀面。
或許,你們曾經有機會重來,可是你們也害怕舊情復燃逃不出重蹈覆轍的結局。
所以,那就這樣吧,相見不如懷念。
放下了,看清了,也就看輕了。
舊時學校的初中部拆了,改成了全新的教學樓,充滿著陌生感。
你看,一切都是在變的,包括那幢承載著我們的記憶的小樓。
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
“一個人的記憶就是一座城市,時間腐蝕著一切建筑,把高樓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會被沙子掩埋。所以我們淚流滿面,步步回頭,可是只能往前走。”
我們告別了過去的那個人,那段故事,那份牽掛,背上行囊。
最初,害怕一個人,擔心會過得很難,擔心會走不下去。
最后,才發覺,自己竟然也走了這么遠。
? ? ? ? ? ? ? 如果你結婚了,請告訴我。
國慶節期間,好多人結婚了,認識的,不認識的。
不止一次地想過:
“以后自己結婚了,要不要告訴那個人?”
“以后那個人結婚了,自己會不會去參加?”
其實,是自己多慮了吧。
人家或許就不愿意告訴我這件事,更別說給我發請帖了。
畢竟砸場子,搶親,前男友(女友)桌這種橋段,顯然不合適。
可我還是想說:
“等你哪天結婚了,別忘了告訴我。”
“請帖還是給我一張吧,別刻意瞞著我。”
“讓我知道,她是一位什么樣的女子。”
“讓我看看,你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以前剛剛分開的時候,彼此都咬牙切齒地說不會祝福對方。
喜歡聽陳奕迅的《不如不見》 ,不喜歡《好久不見》 。
看見對方過得比自己好,不甘心。
看見對方過得比自己差,不忍心。
當初信誓旦旦的“非他不嫁”,如今看來也覺得參雜著年少輕狂的意味。
但仍然佩服那時的勇氣,沒有后悔說出口。
當年口口聲聲的“沒有你我就不能活”,現在看來真是孩子氣十足。
死不放手的樣子,真的丑極了。
很偶然的,聽說你和某某某在一起了,或者你和誰誰誰分開了。
原本以為自己會很激動,會很跳腳,會很難過,其實一點兒都不。
那種感覺,特別平靜,帶著一絲詭異。
畢竟時過境遷,自以為會銘記一輩子的記憶,早已經模糊不堪。
別離那會兒的畫面是什么樣?
我是哭了,還是釋懷地笑了?
這些早就不再去想了。
放下了你,也放過了我自己,沒有誰離不開誰。
心,重新屬于自己。
情緒,從尖銳變成柔軟。
終于,
我愿意對你說:
“恭喜,祝你幸福,祝你們幸福。”
我也想聽你說:
“謝謝,也祝你幸福,祝你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