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葉大俠
時間:清晨6:29(日出前)來回接近四小時
起始地點:蒼山腳下感通路(大理的小院子西北門)
事件:獨自走山路登蒼山,目的地設定波羅寺
工具:書包,水壺,三小包餅干,一小蘋果,一短袖,一毛巾。
? 大理的天亮的比較遲,所以本設定準備七點出發,但因睡眠問題一夜蘇醒多次,便提早半小時,在日出前便整裝出發。在月光和路燈的照射下踏上了登山之路,兩包小餅干仿佛給不了足夠的能量,水泥坡道二十分鐘已氣踹噓噓,四周沒有任何聲音,連鳥感覺都還在休息,進入林前倒是溪水嘩啦啦的聲音一直回蕩在整個山間,蒼山入口屹立著巨大門臺牌坊,《蒼山地質國家公園》,清晨時分所有沿街小鋪還在閉門歇休中,走個五六分鐘后便有了索道上山和徒步上山之分,順著指示牌一路向前,無需在選擇道路上多加思考,只是冷不丁的被一只中性犬所注目,此犬不吠,只是盯著你,被這一冷不防下難免毛孔打開,出去對于犬類的不喜和害怕,此刻邊走邊掏包拿出僅唯一的餅干在手,若犬來則以餅喂之,或許能緩解關系。不多時分,到了水泥路盡頭,路邊掛著上各山寺廟指示方向所示,踩著泥土地呼吸著清晰空氣,感受著兩邊高大挺直樹木的靜,感受著偶爾飛躍在樹木上小松鼠的動,這個時候人和自然是融合的,心中清新而脫俗,隨著越來越深入,樹林開始越來越茂密,分叉路也漸多,指示牌已許久未出現,有出現也因雨水沖刷字跡難以辨認,只能根據魯迅先生說的:世上本沒有路,人走的多了便有了路。這句話來判斷:路大不長草說明肯定有人走,路上偶爾出現紙巾,說明有人走,路上偶爾有零食袋,說明有人走,面對分叉防止回來途中迷失,便用木叉等物做些剪頭標志,獨自深入云南大山誰曉得有無猛禽獸類蛇類,所以就地取材拿了一段木棍防身,毛巾饒脖子一圈,為了防止和猛禽的搏斗中加強對脖頸的保護,撿起一塊稍微鋒利石頭放包邊,一切在邊走邊觀察邊準備中進行,以備萬一,從一開始的享受自然環境到了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對未知山路的忐忑不安,腦海里有點信心支撐的是抗美援朝中有位志愿者同志出的回憶錄在書籍中所描述的,在戰爭中失去聯系,在叢林中生存,在滾下樹叢中頑強生存,想起那位同志(張澤石),心中不免堅定不移有了巨大的力量,那樣的險惡環境都能生存,當下算什么,再者想起朋友昨日已獨自上山走過,也更加增加了不少信心,他人行我必行。一路上在探索中,在懷疑中,在欣賞中,在各種感受中前行,突見朋友昨日發的橋梁,心中大喜,看看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估計離目的地不會太遠,哪怕沒有指示牌說明路線沒有出錯,為了盡快到達目的地加快了步伐,此刻太陽已爬山天空,不過蒼山的茂密讓陽光無法直射進入,當下的氣候環境非常舒適,僅僅是大汗淋漓而沒有太陽灼熱之感,行走山路雖曲折多彎反而沒有水泥坡道的斜度,感覺體力還是相當富余,行走了一小時半后偶遇自山而下的寺廟師傅(后知正是波羅寺師傅),幾句問候后知波羅寺即在上面,目的地到達在前,勝利在望,未知已知,格外踏實。波羅寺幾師傅熱情隨和,多次招呼著喝點茶水歇歇,那位偶遇的師傅簡單描述了下蒼山里面的瀑布之景,頂峰之景,同時也介紹了登山人比較以波羅寺為歇腳目的之處,再向前進入叢林則比較險峻,寺前一黃白相間貓咪懶洋洋的匍匐著曬著陽光,甚似悠閑,寺中公雞閑庭散步,異常健碩,偶爾打鳴,徹響四周,到了佛門凈地,虔誠跪拜,祈福如意,登山圓滿結束,最后借寺中一篇文善良的涵義內容作為結束文送給有緣看到此文的朋友們。蒼山,美不可言,值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