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周三,我當了人生中的第三次伴娘。有人告訴我說:“妞,三次就夠了,多了就嫁不出去了!”我頓時感到一種惶恐,可不能再當伴娘了。
?長到這么大,參加過很多婚禮,在家里舉行的,在酒店里舉行的,不勝枚舉。而婚禮的氛圍往往都是一樣:熱熱鬧鬧,風風光光。新郎新娘既緊張又興奮,而我們參加婚禮的人兒,小孩是覺得很好玩趕熱鬧,而長大的我慢慢開始被新郎新娘的愛情所感動,甚至會被司儀的只言片語所打動。
? ? ? ? 或許越長大,經歷的越多,人就會越感性,也就越容易感動。所以我也理解了好友為什么會在參加了一場婚禮之后鼓足勇氣向自己暗戀數年的男神表白。
? ? ? ? 在我小小的漁村里,按照習俗,如果家里有人要嫁女兒,女方需要有兩個比新娘年齡小的未嫁女孩來送新娘,我們叫“送客”,而相應的,男方需要兩個未嫁女孩來迎接新娘,我們叫“迎客”。在結婚的那天,男方會帶車隊從家里出發,到親家接新娘,新娘雖說是在家等候,但也是很忙碌的,作為伴娘需要大約早上四點甚至更早陪新娘去化妝,化完妝回來需要坐床,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時不時的打電話詢問新郎走到哪里了,時不時地囑托父母收拾好東西,因為家鄉習俗很講究一些東西:新娘出門不能再回頭,新娘落下的東西不能再回娘家拿,婚車過橋要扔紅紙包著的硬幣(俗稱過橋費)等等,以防不吉利的事情發生。
于是,我看到了新娘的家人忙里忙外,生怕落下任何東西,而作為伴娘的我似乎還是個清閑人,只要陪著新娘就可以。出嫁的是我堂姐,我坐在床邊陪著堂姐,聊天說話。
看到我五嬸兒里里外外的忙活著,時不時地走進新娘坐床的屋子,要么問新郎到哪里了,是不是快到了?要么問東西都收拾好了沒有?每次都很匆忙,每次我都會對我五嬸說:“五嬸兒,都收拾好了,您快坐下來休息休息吧?!蔽鍕鹁蜁χf,沒事,你坐著陪你姐姐聊天吧。就這樣的時刻從早上六點到我姐姐出嫁真的有至少20次,毫不夸張。
在送嫁的車上,另一個伴娘(也是本家妹妹)說:今天早上四點的時候,五嬸兒又爬起來把所有的嫁妝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我問:五嬸兒你怎么還不睡?她說:“睡不著,檢查檢查,明天別落下什么東西?!?/p>
聽到這里不禁有種眼眶濕瑞的感覺,這哪里是睡不著,這明明就是想到女兒明天就要出嫁而不舍,明明就是想要為女兒最后再操勞一次,明明就是想要女兒安心出嫁。
對于母親來說,嫁女就是如此:當女兒結婚時,就意味著她要離開這個和你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家走入另一個家庭,跟別人生活在一起。對于母親而言,這幸福之中夾雜著太多的東西:
有開心,因為你的女兒終于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時你將不會擔心她孤苦無依;
有失落,因為女兒馬上就要離開你了,這個長大的小人兒可是你九月懷胎,甚至歷經生死生下來的,你陪她走過牙牙學語,春夏秋冬,你見證了生活中所有重要的時刻:上學,畢業,工作。你還跟她一起分享過她的快樂和難過。然而,從她穿上婚紗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她的生活中的一切你就不會那么及時的了解了。她快樂也好,難過也罷,可能都不會再跟你分享;
有不舍,因為當娘的天性就是舍不得讓自己的孩子受苦,哪怕是受點累都會覺得心疼。從今往后,這個身披潔白婚紗的漂亮新娘就不再是衣食無憂的小公主了,她要為自己的小家庭像你一樣操持著,也會累,也會痛,也會擔心,以后難過。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把所有的情緒都隱藏在了忙碌之中,讓忙碌來沖淡自己對女兒的不舍,沖淡自己的失落,只是想讓女兒在自己一輩子最重要的日子里開心,快樂。
他們心甘情愿地為女兒的幸福操勞,他們的情緒被熱鬧的婚禮和自己的忙碌掩蓋了,如果透過熱鬧,你仔細觀察:
你會撲捉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你會發現他們在接受你的敬茶時手在微微發顫,略微尷尬;
你還會看到當婚車離開,他們還是站在那里久久不愿離開。
我堂姐說:光忙結婚前前后后將近一個多月,里里外外,每天都到11點多,一個月都沒休息好,結個婚真心累。而我仿佛看到了五嬸兒半夜起床檢查嫁妝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