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該是個怎么樣的民族呢,又有怎樣的信仰,電視上好多的抗日神劇對我們是否有著較多的誤導~
最近看了入斂師這個電影和菊與刀(仍在拜讀中)覺得我們還是存在著很多的誤區和誤解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美國有美國的文化,中國有中國的文化,日本也有日本的文化,歷史有長有短,但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專一性。從小人物的視角,平民的視角去反應一個民族的本質性的根深蒂固的一些問題,往往更具有代表性。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和固有特點不是代表接受它的價值觀,而是更好的理解在除了我們之外的另一群人為何會在和我們面臨同樣的場景時做出不同的判斷和行為,以更好地找到應對的策略。
入斂師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小林大悟由一個受人尊敬的大提琴家淪為一個為了生計而不得不從事這項工作的入斂師,這其中的滋味必然是不好受的。一面高雅著,一面現實著,掙扎著,從頂層跌入谷底。妻子的態度很好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看法和觀點,當大悟演奏大提琴時,即便沒有很多收入,甚至為了一把好琴而背負債務,妻子總是笑著面對。而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在做一項十分卑微的工作時,妻子斷然要求丈夫放棄這份職業,甚至不讓丈夫碰自己,回到娘家。另一方面,從老入斂師看都沒看簡歷就直接錄用大悟,也可以看出在日本從事這項事業的人是有多少,這個職業是多么地卑微。
離開這個人世是莊重的禮節,即使是一份卑微的職業,卻有眾多的講究包涵在其中,真正地做好這份工作并不容易,從化妝,清潔,禮儀以及棺木的選擇都很值得考究,馬虎不得,不得不承認日本人是敬業的,家鄉開澡堂的老奶奶,燒火的老爺爺也不曾對自己的工作有過絲毫的懈怠,他們每一步都做的認真細致,沒有因為職業的卑微而敷衍了事,擇其善者而從之,優秀的品質我們也應該學習,這樣我們才能夠變得更加的優秀。當初日本的文字是從中國傳入的,很多元素都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而若干年后他們確打著所謂大東亞共榮的旗號踐踏在中華的土地上,并且引以為榮,認為自己是正義的,這確是讓人憤怒,讓人感到不可理喻。可是我們有的不應該只是滿腔憤怒,而更應該是要有理性的思考。他們的文化在變遷中被注入了何種元素,我們又應該如何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讓我們自己的民族在我們原有的正確的價值觀上發展壯大呢,這個目前個人還在思考中,因素也將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