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本書讀完用了7個小時,一天一個小時,差不多一周時間。我現在喜歡用微信閱讀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夠通過數據來分析你的閱讀習慣,更加理性的讓你了解自己,正如這篇文章一樣,會讓你對于“有趣”這個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首先作者認為“有趣”是對他人的最高評價!許多評價語匯都有短板。比如,你被人評價為“勤奮的”,此詞雖為褒義,但它并非讓人滿意,難免會覺得對方帶有挖苦意味。
你心想:“明明是個天才型選手,你竟然說我勤奮?”
再比如,你被人評價為“善良”,同樣的褒義,卻也同樣的讓人不舒服。你會覺得對方將你誤認為傻白甜,浸在池子里的白蓮花。
經對方這么一說,你心想:“既然說我善良,那老子偏要邪惡給你看看。”
有的詞,太硬,像“勇敢”、“堅強”、“正直”。有的詞,太軟,像“可愛”、“活潑”、“美麗”。
對于這一點,我是部分同意的,因為每個人對詞的理解側重點不同,像我最喜歡的一個詞是“舒服”,如果我能被朋友評價跟我在一起很舒服,那真的是最高的評價了。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有趣的人一般都能讓你們的相處方式很舒服,能讓你感到很舒服的人往往也能讓你覺得有趣。
02
有趣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呢?
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有兩種解讀:
如何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有趣的人?
如何讓自己覺得活著挺有趣?
我相信第一種解讀大家都想過,畢竟“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是一個疑問句,對方在問你,你自然而然的會想辦法解讀為,我該怎么做才能讓別人覺得自己有趣呢?
于是你的所有解決方式都圍繞著,別人對于你的看法,你所做的一些改變都是為了換回“你是一個有趣的人”這個第三方給你的評價。
想想有點不對哦,如果說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讓別人覺得我有趣,是否我要把生活過的如“小丑”一般?
所以當我看到第二個解讀時,我怔了一下,我似乎忘了再像別人證明自己有趣的同時,是否應該先讓自己覺得有趣。
矯情一點的說就是,你在取悅別人之前,是否應該讓自己愉悅起來。
03
一旦你真的理解了這個問題,那么你就需要找到一些方法來讓自己盡可能的有趣。
作者舉了很多栗子,通過前人的事例來論證自己的方法。
這些都需要在實際中運用才有發言權,我就先不妄加評論,只是有一個觀點我非常想要分享出來。
那就是“有趣”是一種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鍛煉的技能。
為什么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呢?
因為現實生活中,尤其是父母輩的,總是喜歡說這個小孩太內向,不喜歡講話,更不可能在公眾場合演講,換言之也就是他不可能有趣!
多少孩子因為自己的性格內向外向,默認為自己是跟人相處枯燥還是有趣。
首先你性格內向不代表你不善于表達,也不代表你不有趣,你性格外向不代表你善于表達,我不代表你有趣。
內向外向是性格,而有趣無趣是能力。
如果你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很難改變,那有趣的這種能力是否可以后天習得。
所以能夠意識到有趣是一種個人能力而非天生的這個認知很重要,這會無情的揭開那些把“我很內向”當作擋箭牌,掩飾自己不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有趣”的人的面具。
這很殘忍,但這就是事實。所以如果你也想讓自己變得有趣點,不妨先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雖然作者都是在講道理分析觀點,但是缺不枯燥,因為作者人生經歷的豐富,引經據典的廣泛會讓你佩服她。
或者再閱讀這本書之前,你先閱讀《認知突圍》這本書,這兩本書在對于金錢,三觀等等方面的分析都比較類似,比較起來閱讀會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