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紛紛討論,究竟是學區房之錢還是北大清華的文憑值錢。正好前段時間碰到一個事情,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目前在一個NGO工作,以前做過HR的講師,有個學生現在是北京某世界知名企業的HRD。由于號召逃離北上廣,他所在的公司也受到影響。員工流失率越來越高。前不久,他和我說他們又有人人頭空出來,知道我們和高校合作多,讓我推薦幾個應屆生,在正式校招之前先招幾個把現在的指標填滿。
我推薦了一堆我認為不錯的學生,都是我們的志愿者,我們的項目是長期服務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還是能看出一些能力和人品的。其中A和B都是211大學的學生,除了參與我們的機構的志愿服務外,平時還在外面做兼職,年年都拿獎學金,可以說非常優秀;C的學校雖然不是211的,但他的經歷也非常好,年年還暑假參加海外的志愿活動,還參加模擬聯合國等各種活動。
結果我那個HRD學生說讓C去面試下,A和B就算了。我很驚訝,雖然我知道我學生所在的外企很看重海外經歷,但是畢竟A和B也是名牌大學的,能力也不會比C差。而且從感情上來說,我更希望A和B能夠獲得這份工作,畢竟C的家境較好,這份工作對于他是可有可無的。
結果我的那個學生告訴我說:“就算A和B是北大清華的,我們現在也不考慮了。說實話我們也不看重所謂的海外經歷,能力。我們現在應屆生的薪水只是大幾千,這個薪水勉強能夠在北京生存,連生活都談不上,更別說體面了。家里條件不好的人,根本堅持不了太久。所以我們更愿招有錢人家的孩子。你推薦的A和B都很優秀,但他們上個大學,打了那么多份工,顯然家境不會太好,而C上個大學,感覺就像在環球旅行,家里肯定有錢。這種情況我當然希望C來工作,至少他不會計較工資,也不會因為買不起房子逃離北京,他如果離職也可能是回去接收家里產業,可能還會成為我們潛在客戶。說得難聽點,我們現在比拜金女更拜金。”
這完全背離了我對HR的理解和認知。當HR開始變得和相親節目的女嘉賓一樣開始挑剔應聘者時,我們手中的房產證可能真的比學位證畢業證要好用了。就算窮人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別說買學區房了,可能連工作都不一定找得到。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但是我知道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卻忘了互聯網初衷。互聯網本該是共享得、去中心化的、跨越地域的。結果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在北上廣深,所有的資源都往北上廣深聚集。互聯網時代我們過得比以前更加不公平,資源分配更加不均衡。互聯網無限放大了大城市的美好,讓所有人著迷于大城市的華麗舞臺,卻忘了互聯網的使命應該是讓世界各地到處都是這樣的舞臺。
當窮人上了北大清華都無法改變命運時,這個社會開始對窮人關閉上升通道,北京也開始對窮人關上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