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孩子生病要不要送進學校的文章,贊成送進學校的人覺得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好,對別人的孩子也好。不贊成的人覺得反正給學校錢了,我們還有很多事等著要做,帶點藥讓老師喂剛好。
或許是因為我們家晴寶寶最近也生病的原因,我對這樣的信息格外注意。
現在的季節讓很多小孩子和老人不適應,高燒、咳嗽、拉肚子成為小孩子們的常見病。在我們家晴寶寶幼兒班出現很多帶藥片的學生以后,幼兒園及時發布通知,告知所有帶藥的小朋友一律在家休息,請家長配合。
孩子病了每個家長都會坐立不安,尤其是聽到我們家晴寶深夜咳嗽時,我愿意拿出一切替她去咳,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很多東西都可以替,病只能讓她自己來承受。
上面提到的孩子病了要不要送學校的問題不用討論幼兒園直接給答案,這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很多人都不適合做選擇,徘徊猶豫,最后拖延時間,最好的辦法是先給答案,不滿意的可以繼續討論,先執行現有的方案就好。
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他人顯然在道德上站不住腳,當然也不能用道德綁架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
好的幼兒教育不在于教會了多少個字,學到了多少加減法或是會講多少外語,而是老師有沒有責任心,能不能愛孩子,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度過美好的學習生活。
小孩子病一次成長一次,作為家長應該通過這樣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你與她在一起。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看到朋友圈里一位媽媽說孩子高燒打車難,然后有人評論有了孩子才知道養兒難。
我看到孩子不舒服是很無助的,明明知道有病了應該讓她吃藥,但是總會打折扣,比如這次帶孩子輸水,輸到最后一瓶時,孩子吵著手疼,瓶里還剩一點我就想讓護士拔針,然后那個年領偏大點的護士劈頭蓋臉數落了我一頓,說現在正是管她的好時候,長大了想管都管不住,有病吃藥,聽見一點哭就不輸不行。我也是醉了,她是個好護士但不喜歡她說話的方式。
每一次給孩子喂藥是最難的時候,我們家晴寶越來越不會吃藥,所以這次是她第一次輸水,即使這樣她還是要吃兩種藥,醫生給開藥的時候我們厚著臉皮給醫生說能不能在輸水的時候把吃的藥兌進去,孩子吃不成苦藥,醫生回了句“輸水又不是做胡辣湯,想咋做就咋做”,我們也只能尷尬了。
作為家長我們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終身老師。
孩子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作為家長如果沒有自律只會讓孩子重復痛苦。孩子身體好的時候不用管她就能自己玩,身體不好的時候怎么陪她都是哭哭啼啼,反思我們家晴寶寶我覺得很多時候就沒有做到自律,導致她重復同樣的痛苦。
孩子苦了、疼了、哭了我覺得這才正常,我們家晴寶寶反而讓我有些擔心,因為她第一次輸水,第一次打針都沒有哭,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夸她勇敢,夸她聽話而導致她強忍著,她這樣我總覺得不好。不鬧的孩子總會少一點關注,這么不符合她年齡的動作讓我告訴她想哭的時候可以哭出來。
護子心切的心有時候反應出來的是愛,有時候反應出來的是情緒。
前天因為過節老媽晚上加班準備餃子,第二天一早包好餃子讓我吃,但是我看著難受的晴寶一點胃口都沒有,老媽再三要求我吃,我都沒有吃,雖然再三克制自己但還是讓老媽看到我有情緒,老媽尷尬的吃了兩個餃子換衣服出門陪我們去看醫生。
我看到桌子上冒著熱氣的餃子慢慢涼下來突然覺得自己很自私,老媽辛辛苦苦連夜包的餃子,她只是想讓我嘗嘗,我卻讓這么熱氣騰騰的餃子晾在那里,這不好,但還是沒有做到恰當處理。
有時候就是這樣明知道有些事情是錯的,但還是會犯,即使已經成年還是不長記性。
傷父母心是孩子的天性,誰讓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呢!或許人應該健忘一點,孩子在這一點會做的很好,因為年齡小,很多新鮮事會慢慢覆蓋掉之前的記憶;做父母的可能就沒那么健忘,因為年齡大了,會覺得能做的越來越少,自卑感多一點,做了一點還被冷落,這樣的印記總會留一段時間。
請原諒,我有時候也像個孩子,即使犯錯了我也不愿說;請原諒,我有時候也像個不稱職的父母,不夠嚴格,即使知道是對的也沒有堅持去做。
教育無止境,學習在行動。
文:慧眼識魚
關注個人成長,每天記錄一點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與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一下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