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已沒有一條河水能直接飲用了,這是今天朋友文章中的一句,直接飲用不是指喝生水吧,小時候身邊的河水直接用手捧起來就喝,那是常事,當然小肚子里免不了因此生出了些蟲子,這樣的水質要求于今卻是高不可及了。朋友的意思大概是說,現在的河水即使燒開了也不能喝。這景況,江南、江北倒是一模一樣的。八四年在無錫太湖邊上一個不起眼的小茶館里喝過一杯茶,免費的,那味道真是好極了,我并非老茶客,是不會品茶的,但好喝、不好喝卻是十分清楚的,更何況那不是一般的好喝呢。這自然是茶葉好啰,一問價格,還挺便宜,毫不猶豫地就買了一袋,心里還認定賺大了。回家再喝,那感覺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才明白那是江南的水好,怪不得江南人都唱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呢。江南好,真的是好,連水都是這般的好。
江南的河水竟也沒一條能直接飲用了,其中就包括那片天堂之湖了。心里豈能幸災樂禍?如今江南、江北真的是同飲一江水啦。
小時候,家家都有一只大水缸,盛滿從河里運來的水,這就是全家的生活用水了。不考究的人家 ,待水稍作沉淀后即用來燒水做飯了,考究一點的人家,會在缸水中加點礬,沉淀的效果會好一些。對于半大的孩子,在酷署盛夏、身熱口干時,一大碗生水一口氣就能喝干,熱水瓶在誰家都是稀罕物,木桶、水量子倒是每家必備的。沿河而居的臨水人家,洗菜、淘米時順帶幾大量子水,缸也就滿了,大忙時節,這事就歸孩子們管,七、八歲的小孩子也能提個小鋁桶,上下碼頭數十回,楞是把水缸灌得滿滿的。小鎮街上人家,離水碼頭遠一點的,就得用水桶挑了,所以這樣的人家都會備上一對漂亮的水桶,一支波俏的扁擔,掛放在水缸上面。家中男孩多的就優勢了,弟兄們可輪流著挑。街上,巷子深處的人家,每天每日早晚挑水的隊伍成了水鄉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河流萬千,何處可飲?所幸我等曾飲在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