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美國情況:
美國時間18年5月11日這天,我來到了美國的亞特蘭大,因為亞特蘭大好像剛好比國內晚了12小時的樣子,如果亞特蘭大這里是早上8點,那國內應該會是晚上8點。
坐飛機坐了差不多24個小時,上海出發的時候是5月11日17點,到亞特蘭大的時候差不多是5月12日的凌晨1點,折騰了好久,已經非常累了?,F在的時間點如下
這是第二個晚上,雖然睡前極度累,擔是被一個電話吵醒后居然完全睡不著了。
睡不著應該跟時差有很大的關系,另一個原因也是昨晚在開團聚餐時找王煜全老師討論了我正在做的事的原因。什么?有人不知道王煜全老師是誰?他就是得到上那個全球科技前哨偵查賓啊。
到達美國后,首先有幾個大的感受,胖子多、黑人多、然后我這樣的胖子過來后都有點顯得苗條了
會議情況:
當地時間5月12日下午3點,我們這個創新地圖投資考察團舉行了開團會議,主要工作是大家相互認識,先是一輪畫小圈,在小圈寫3個自己的特點的,然后畫大圈在把同桌人的特點總結一下。然后要有人到臺上介紹自己小組的情況。
第二輪就是小組內,再按:
- 我是誰
- 我正在做什么
- 我能為小組提供點什么幫助
走了一輪介紹,挺好的。這樣大家就比較清楚哪些人是跟自己會有次的了。
晚上聚餐情況:
下午18點,我們開始在酒店聚集去周邊一點的一個餐廳聚餐,酒店是在比較市中心的地方,在亞特蘭大桃樹街上,聽車上的導游說是很中心的地帶。到餐廳后,挑了個位置坐下來,我也沒想到旁邊后面坐了王煜全老師,那今天運氣可真好。
吃了一段后,我開始問王煜全老師我要做的去中心化的打車的項目:
“我正在做一個去中心打車的項目,主要是用p2p網絡技術,構建一個調度礦機網絡,然后來實現用調度礦機來來調度周邊3-5公里的打車出行需求,你覺得有沒有機會?”
我發現這樣沒有說完整的問話真的是一個不好的說法,必須要像前面聽到吳軍講的那樣,像紅杉資本這些投資公司,要求你能把你要做的事在一張名片上寫下來。這樣一是表現你想清楚了,不是來忽悠的。二是你的總結整理能力不錯。
于是呼王老師很快提出來,我的想法不可行。中間有問過一下,我是做什么研究的。然后舉了一個他在得到課程上也講過的例子。就是有的人因為有了區塊鏈的能力去做茅臺的防偽,但是現實真的是需要這樣嗎?而是因為有了茅臺這樣的基礎,才能去用區塊鏈的技術去做防偽。大概意思是這樣。
我其實當時聽了沒有完全理解王老師講這話的用意,但是現在想想,原來王老師想說:并不是你有了去中心化的打車的系統或者能力,就可以做一個打敗滴滴、uber的可能。
這都怪我,沒有把里面為什么有機會去挑戰現在的滴滴、uber的原因也講一下。王老師是講的比較強勢,我都覺得有點在這第一次討論的時刻接受不了。
我還問到,如果做好一個demo后去融資,那有不有機會?王老師的表達也是,如果你沒有辦法讓投資人看到有什么跡象去打改現在的巨頭,那也是完全沒有機會的。
對,王老師說得真對!
但是,王老師是基于獲得的一點有限的信息來做的判斷,我覺得基于這點給定的信息上來講,確實是這樣。不過王老師的表現確實讓我覺得他有些武斷了,還沒有聽我講商業,或者也沒有問一下我商業邏輯里面還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就開始很直接的噴了,我甚至開始懷疑他做投資是不是有依據了…… 當然,我也發現,這也是一個身份比較懸殊的問題產生的。
中間還有些討論的小細節,我就不一一列出了。反正反思總結下來,就是自己沒有清楚的表達好最重要的商業邏輯,而只是說了一個技術邏輯。我決定要在這13天的旅程里面,不斷找王老師討論,讓他從不接受到聽完后至少不那么懷疑。
其實為什么會在想法上有這樣的轉變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后半段王老師給我們發言的時候,他表達了比較客觀的觀點,也提到了剛才的討論。
主要意思如下:
- 群里有很多人說是我粉絲,我覺得這樣不好,如果你很尊敬我,那我可能也要很尊敬你了。這樣有些問題我就不好直接表達了,有些不好的地方我就不好直接批評你了……
- 我說的也不全是對的,但是至少我表達的,一定是我當下認為是最對的觀點。后面可能會被驗證是錯的,但當下我就是這樣想的。我把我最真實的想法分享給你們……
- 如果某一個問題,我錯了。那后面只要被證實確實是錯了,我會主動道歉……
我覺得基于上面最主要的3點,我認為王老師并不像我之前理解的那樣武斷了,而且非常有胸懷,因為那3點,基本就是我現在也非常認同并且在實行的一些策略。這就如在人群中找到了跟你價值觀很接近的人一樣,可以用很簡單的規則去討論事。
如果王老師沒有以上這幾點關鍵的才安排去,那我基本上可能不會再過多的想跟他討論這個事的想法了。
(eos的看法、幣圈的人沒有信用、幣圈的人手握大量ico的錢后不愿意做事)
聚餐后后半段情況:
后半段還有施展老師的發言,施展老師我是真的也很佩服,深刻的分析過中國歷史的一些情況,而且是從一個非常高的局面來分析,把某些歷史的現象的根源剖析出來。我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多疑問。
而且這段簡單的分享,也刺激了我的腦洞,其中有說到“懶螞蟻”。這個是借李善友的話來說事。還說到了用增加“變量”來提升自己的認知。
但是施展老師說到AI時我有不同的觀點,他說人跟ai最大的區別是創造力、想象力,其實這個問題我之前有簡單的思考過,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在這里,被大開腦洞后,居然一下子想得更透徹了。于是在坐大巴車回程的路上,我就挑了施展老師旁邊坐下來,開始跟他討論起這個話題來。
因為施展老師也表達過,現在的人工智能,只有你給定他一個能清晰定意的目標后,ai可以快速的找到達到這個目標的解。當然,這里面還要借助大數據的訓練模型。所以施展老師也認為ai不可能超越人類,也是在一些創造力的事情上沒有機會超越人類。另外也提到了像elon mask說要在火星上退休這樣有想象力的例子,主要意思就是這樣的。
我當時在大巴上跟施展老師討論的時候,主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ai并不是沒有機會在這些事情上,而是ai沒有動力去做這些事情。elon mask這所以想要去火星上去退休,那是因為他有求知欲望。其實可以像產生隨機數那樣,讓ai自動去產生一些辦法來去解決某個問題,或者達到某個目標,但是驗證這個方法的可行性的成本可能會很高,而大數據就是讓ai不要去產生一個看起來非常SB,并且跟目標沒有關系的方案。
我表達的大概意思就是這樣的,因為旁邊也有一個其它同行的人也加入了討論。
他也提出,有些問題沒有辦法邏輯化,就是沒有辦法讓機器去判斷有沒有做好。
我當時很激動,我還有更多想表達的意思,但是我發現我沒有辦法很好的組織起來。施展老師也說:那ai不能自己產生一個目標,雖然它可能在接到一個特定的目標后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我回到酒店后,又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很久的思考,人很累,但居然邊想邊思考,也持續到了23:30左右。當時沒有很精練的請問去回復討論,現在總結出來的是現在這幾個問題:
摘要版:
- ai沒有創造力,其實是沒有試錯機會的問題,因為我們既要他算得快,又要他算得好,還不能出錯。
- ai有沒有創造力,同時還是個試錯成本問題。
- ai沒有創造力,其實是ai沒動力。具體表現在它不想生存好、發展好,也沒有生命結束的倒計時恐懼,不自私、不好面子、不想證明自己、不想遺傳自己的基因、不想爭奪配偶……
- ai沒有創造力,是因為驗證被它創造出來的東西的價值的時間需要很長,而且創造的東西越復雜,時間越長,于是就不能像圍棋alpha zero這樣的ai能在短時間內快速自舉進化。
- ai之所以沒有創造力,想象力的原因,是因為大部設計出來的ai都是做普通螞蟻的事,而沒有設計出做”懶螞蟻“事的ai。
- 人其實是被大量的、自己的、前人的”試錯“大數據訓練出來的AI模型。當人類有了文字,那數據的積累時間、積累數量就大副度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