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本1603? ? 黎月梅? ? ? 1601314
作品原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秋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劉禹錫
? ?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 ? ? ? ?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
譯文: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賞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被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低吟,演繹著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辟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
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朝”就是詩人對于秋景最充分的認可,也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
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么悲涼的氣息,我們借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于碧空之上。
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與“虛”融合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留下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