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站在月臺,忽然覺知,這些年自己的“瀟灑”和某些淡定,只是不喜且不擅離別,尤其是那些珍藏在心的人。即使知道故事會延續,每一次用力握手,親密擁抱,都是不舍,心靈深處隱隱有些退潮后的空曠。即使一瞬間,性情中人,每一次微笑著說再見,心中已是一幅重彩的水墨畫,一些年一些城,都有自己感恩和放不下的人牽掛。
打小便在心里種下了要去看外面世界的種子,時間的土壤里生根發芽,瘋長成現實。大概隨母親的性格,我很早便有一顆獨立的心,二十出頭開始在國外闖蕩生活,這些年不斷地在路上讓我有幸結識了來自不同國度和城市的一些人,即使不常謀面,文字語音,卻親切到他們一直住在我的靈魂里,每一次相聚,都會特別珍惜與他們的時光。親情、愛情、友情、合作不同的主題沉淀的卻都是人與人之間的至簡至深的情誼,有時感覺自己像個跑江湖的女子,因為念著他們的好,所以來往城市間,樂此不疲。
感謝你們住在我的生命里,任時間狂奔,不離不棄。
無論是網絡,還是現實,總有一些邂逅,像剝洋蔥,層層疊疊,剩下最真實的長在生命里,想想都覺得美好踏實。
Pearl是最好的閨蜜之一也是我心靈的導師。我們的相識很簡單,緣起彼此各自舊時的情愛對象,時過境遷故人已退出生命舞臺,我們的友誼卻在心里愈加豐滿。曾經我們抱著柚子壓馬路,談論未來,而今回首,兩個女人滿天下游走,小聚或長談,每個當下的共處都很飽滿。與她之間有一種踏實和舒服,因為面對彼此我們不加入任何自己的意識做評判,只是傾聽交換各自觀點,于是多元化對事物和情感的還原和呈現,讓我們學會更好地與情緒打交道與自己和解更友善地擁抱世界。在她的陪伴下,我學會,我們自己就是愛,所以無常的世界里無須再恐懼得失,給予是一切得到的前提。
十幾年前,在天涯論壇遇見Tong,兩人各自穿著“玲瓏天使”和“黑白印象”的馬甲,卻因文風的相似,被大家誤認為是擁有兩個ID的同一個人,一來二去,我們開始長時間地通電話,郵件寫了又寫,幾度春秋滋潤了我們的青春和情誼。后來,我們在國內的第一次相遇,仿佛早已相識幾輩子,彼此傾聽對方的生活和愛情,看到對方千瘡百孔的內心卻彼此溫暖,我們互稱對方是自己過命的朋友,女人把彼此刻在心里已然是男人們兄弟間的情誼,無間道,有情人。Tong做了晃晃媽后,我們彼此交流的時間有限,但知道彼此記憶于心,終將有一天與她把酒言歡,心事述盡,只愿春去秋來,她舊疾無恙,母女安好。
一次在機場星巴克晚點候機,怡就坐在我身邊,神情略微嚴肅恍惚,問我是否能共同墻上的插座,我抬手拔下自己的充電器把她的插進插座,卻開啟了我們的對話。感謝她那時對我的信任,講述了有關重病住院的外公的情況,她說話語氣平順卻掩飾不住悲傷和擔心,我們聊到親人的生離死別,我向她講述我外婆去世前后的種種以及我在情感上的一些軟處理和對生死的感悟。有時僅僅只是分享,也許是最有力量的安慰。到她登機了,我們互換了微信,她祝我一切順利,我說給你一個擁抱吧,那一個簡單的擁抱讓我們彼此溫暖,也就此從陌生人成為朋友。去年回上海時,她開了很久的車來酒店接我,吃飯聊天喝酒談心,依依不舍。我們會常常微信問候,彼此鼓勵,歲月暖心。
Ting是多年同窗好友,見面時間不同,每一次見到彼此,除了友誼還有家人的親切。但凡從小一起長大,最珍貴的就是,那時孩童般的“沒心沒肺”反而讓信任更純更牢固。在我人生有過的低谷里,Ting給予過很大的支持。我們談天更多的是話家常和彼此的成長,還有我們共同認識的朋友和他們的生活。那種感覺,仿佛回到學生時代的青紅和單純,單純愛,單純笑,單純只因我喜歡。
G是某跨國外企高管,我們因工作相識,一面之緣卻有幸為友。一年后,上海小聚,距離約定時間的前一天,他問我要不要出來跟他和幾個朋友先喝一臺,那日恰逢遇事心里有些委屈,本想安靜待著便有心不“騷擾”一幫爺們兒喝酒。G仿佛能感知我的情緒,微信我說帶我去吃上海最地道最棒的宵夜,他打車行了三十幾分鐘到酒店接我,又領著我去了上海有名的“耳光混沌”,入夜,熙攘的小店座無虛席,各色人等都在享受美食的大快朵頤,談笑間,堵在心里的委屈都散了。翌日,和他與他多年的同窗好友一起喝紅酒品威士忌,聽男人們談生活和做人事,很快意。這個世界上,可以找到聊得開心的人不易,不瘋魔不成狂,會響應號召,與你一起努力做個有趣的人。
D是我很掛念的人之一,不僅因為昔日的愛情,更因多年來彼此的惦記和情誼。我們依然記得初次在他餐館里相識的情境。一次他在電話里笑著說:“你知道嗎?昨天我還和媽提起我第一次見你時你的答復。我那時用英文問你是否是來德累斯頓旅游的,你卻用德文對我說'你可以跟我說德文'。媽聽完哈哈大笑問我然后呢,我說那時我就覺得會喜歡上你于是就沒有然后只有事實了。”電話這邊我笑了,許多記憶猶如脫韁野馬,我對德累斯頓各類餐館美食和餐飲業的了如指掌都得益于他的“言傳身教”,但最重要的是他豐富了我的人生。每一次見面,他都會帶我去吃各類好吃的,我們會聊他的生意和彼此對商業的認知,會彼此分享旅行見聞,會彼此探討新的創意,點點滴滴積攢為平生情誼。
J和我相識于某年圣誕,好感與相近的價值觀讓我們成為忘年交的好友。欣賞他人生的睿智和生意場上博弈的包容,他在慕尼黑讀法學博士時曾業余開了十年出租車,奠定了“行萬里路,識無數人”的個人心理學基礎。后來他辭去美國跨國企業老總的頭銜,自己在杜塞爾多夫開了一家專業獵頭公司,成為許多德國工業翹楚的“御用獵人”。經商的數十年,他看淡各種爾虞我詐,退出江湖,開始四處旅游,涉山看水,甚至到印度參加靈修和瑜伽課程。每次見面,他會關心我的事業并分享許多人生智慧,聽他的經歷教訓,比上理論課程更帶勁。歲月斑駁,只愿他能健康長壽。
這些年,一路走一路行,除去工作,每個城市里都有一些美好的邂逅,讓我的靈魂更加有愛更加豐滿。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廣州、重慶、長春、嵊州、鄭州、昆明、深圳、香港、慕尼黑、漢堡、科隆、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柏林、德累斯頓、斯圖加特、巴黎、曼島、阿姆斯特丹、羅馬、珀斯、奧斯陸……手腳并用已數不過來的城市里,還在上演各種故事與牽掛,我期待并珍惜每一次的共同時光。
太多太多,都是他們在人生里給予我的美好和力量。不能一一具到,卻想對每一位進入我生命流域與我在時間里一起前行的人衷心地說一句:“感謝,在今生遇到你,真好。”
讓我們在下一次重逢時,來一個熱烈的熊抱,大聲say嗨。
題外穎話:
很多時候,人與人的距離莫過于一個微笑,你永遠不會知道,邁出下一步你會遇見誰。未知讓生命的探索變得更有趣更驚喜,既然人生注定悲歡離合是常態,請善待每一個踏進你生命圈的人,短暫過客珍惜當下卻也好好道別,長期居者最大化每次相聚常來常往。因為每個人獨一無二,皆是亮麗風景。所謂緣分,就是運營自己人生的取舍。
這一輩子,既來此生,就用心感知,帶著愛,做個快樂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