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落:生命的完美謝幕

第一次聽到“鯨落”這個詞,有種莫名的震撼,也許是因為鯨在我的認知里是強大堅強的吧。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體最終會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鯨落。

于是,一只死去的鯨魚,可以用死亡創造出一套完整的、可維持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態系統,成為孤獨海洋里最溫暖的綠洲。

在鯨尸沉至海底過程中,可以持續4至至少24個月(取決于鯨的個體大小)為盲鰻、鯊魚、一些甲殼類生物等提供食物。當殘余鯨落當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后,鯨骨的礦物遺骸就會作為礁巖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鯨落為深海不計其數的生物創造了一片生命的島嶼,這是它留給大海最后的溫柔。

巨鯨落,萬物生。是吧,原來鯨魚是這么龐大而溫柔的動物。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位偉大的航海家,在海里遨游,與海水嬉戲,那片廣闊的海洋就是它的家。當有一天它離去的時候,也為孤獨的海底深處創造了一片綠洲,它對這個世界是這么的溫柔,然而卻得不到上天的垂憐,人類的眷顧。

據有關數據顯示,全世界鯨目物種有80多個,但是只有達到30噸級別的大型鯨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鯨落——這就只剩下不到十種,而其中一半是瀕危的。過去兩百年里,工業化捕鯨將大型鯨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鯨落數量,可能只有以前的不足六分之一。

不足六分之一,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在海底深處的生物們將會失去六分之五的聚居地,食物會減少六分之五,也可能因此死亡而遭遇物種滅絕的危險。工業化捕捉讓鯨這種“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本能都難以實現。除了這樣,鯨落的數量減少了,還有一個:鯨魚擱淺,呼吸停止,尸體留在了淺灘上。

鯨魚的視力不是很好,都是靠聲吶來識別方位和辨別敵情,由于現代工業化的發展以及種種其他原因影響了聲波的接收,他們就會迷路,找不到家,擱淺,慢慢窒息死亡。為了讓擱淺的鯨不那么痛苦,我們也曾做過努力,但因為他們太過龐大,任何一種方式都會傷及骨骼,最終無功而返。

也有想過讓他們安樂死:注射安樂死藥物不知道具體用量;麻醉放血,等血流干也要幾個小時;定向爆破,準備炸藥、穩定鯨魚要數十天之久……這些聽起來,是不是也都特別殘忍?怎么也和“安樂死”搭不上邊。

被擱淺的鯨,不僅要忍受離家的慌張,還要承受痛苦漫長卻又無能為力的死亡過程……人類強大到可以上天入地,卻無法拯救一只擱淺的鯨,是不是覺得很愧疚?它們如此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而我們卻找不到一個讓它們安然離去的方式。

鯨落,是鯨生命的完美謝幕。這個感人的詞語,它預示著一個生命的消亡,但同時它也讓數以萬計的生命得以存活。即使在那個難以涉及的大海深處;即使沒有人知道那些微生物的存在;即使,沒人知道鯨落在深海為生物創造的生命綠洲。也沒有人知道,那些深海的動物們,多么渴望享有這一抹逝去生命所帶來的生的希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