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天來,最火的新聞,應該是《母親欠債遭11人凌辱 兒子目睹后刺死1人被判無期》。
此新聞在網易上不到兩天時間,顯示有78000多條回復,2100000人參與點贊或點踩。
這還只是一家,若加上其它媒體的,數據就海了去了。
一時之間,扣扣群、微信群討論熱烈;論壇、微博、問答平臺上貼子紛飛;專業人士、普通民眾,都表現出極強的表達欲。
說起來,雖然這是一起悲劇,卻很久未見一件牽連甚廣、關涉到當下實體經濟、法律尊嚴、人性兇善的案子得到如此充分的討論了。
南方周末,功不可沒。
該新聞是南方周末的記者采寫的,在南方周末的網站上,標題只有短短五個字——《刺死辱母者》。
有人說,如今是紙媒的冬天;在電腦、手機等閱讀方式的夾擊之下,印刷出來的報紙已越來越少人看了;一家又一家的媒體關門、兼并,活下來的,都有些戰戰兢兢,記者編輯們,不知道哪天將面臨失業的風險。
數年以來,曾經響當當的品牌,已然泯滅了自己的個性,淹沒在眾生的喧嘩里。各大門戶的新聞源,除了那些老牌的所謂權威媒體,也異軍突起了一些新組建的機構以及傳統媒體的新媒體事業部的文章。點開新聞,你可以看到它來源于人民日報、新華網……也能看到它來源于澎湃新聞,北京時間、紅星新聞等后起之秀。當然,環球時報一如既往地很火,但其風頭,已然被比它更能調動情緒的觀察者網所掩蓋……
唯南方周末,甚至南方都市報……這類帶著南方字眼的報紙的文章,我真的很少發現它們出現在門戶網站的首頁或內頁靠前的位置。
我一直有關注它的微信公眾號,卻幾乎沒有點開過。今天特意看了看,發現100000+者還真不少。
顯然,南方周末其實也還火,畢竟,很多人當年是讀著它過來的,未忘初心,關注留個念想。只是,它在我這樣的普通讀者眼里,已缺席很久了。比起曾經最高130萬份的發行量,如今它在中國媒體里的影響力,真的小得可憐。
我想,若非這次偶然火爆,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
之前看《走向共和海外版》里,難以理解為何李鴻章總是說,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現在,我越來越懂了。你定下過遠大目標,你做過,你愛過,你風光過……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屏山石2017/03/25)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史為鏡(時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