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生意人的收獲季節,也是生意人最忙的季節。
每年春節,每每看到街上擺攤賣炮的人時,都會恍恍惚惚地想起自己小時候當“生意人”的經歷。
小時候,家里還很窮,父親靠當貨車司機養家,母親在家的臨街房子里開著個小商店。每年春節,為了多賣鞭炮多賺錢,母親總是會自己守著家里的小店,然后,督促我和姐姐拉一平板車,載上鞭炮,去縣城的西關再擺個攤子去賣。或者說,我去,就是多個人看著點,防止被人偷貨。
能記起來的,大約也就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能記起來的也不多,就記著很冷的天,很早就要出發。到西關后,把平板車倒翻過來支好,鋪一條床單,擺上各式鞭炮,就算開張了。然后,就等著人群上來,詢價的、購買的、只是看看的,各類人群來來走走,黑壓壓一片。
生意的好歹,我也記不得。現在想起來,自己那時候也不過是個跟P蟲,著實沒在生意里發揮多大作用,大約就是跟著跑著玩的主兒。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就成為附近有名的小能孩兒了。每天回到家后,都會在腳下墊上板凳,然后在柜臺上寫作業。有來買東西的,也能自己應付,并把帳算得一清二楚,分毫不差,因而,常常得到顧客的驚訝和贊賞。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有點可笑。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1988年家里過會的那次。我們那條街的會,處于夏初,是縣里最后也是最大一個會,等同于安陽橋廟會,所以,總是人山人海,超能賣東西。那天中午下學回到家,簡單吃飯后,也不閑著,帶個草帽,拿把蒲扇,就去攤前賣東西去了,好象自己賣蒲扇的時候還帶了吆喝。誰知道,當天班里一班兒女生也逛會,竟然看到我在賣東西,她們看著我,嬉嬉哈哈笑著而去,當時,我臉紅地恨不得鉆到攤子底下去,羞愧難當。后來聽她們評價我,小小年紀,竟然真有個做生意的樣兒。。。。。
那天,會后,我記著還幫著母親一起數錢,竟然賣了900多元。我問母親,利潤率有10%沒?其實,那時候,剛剛學分數好象。母親說,當然有了。我竟大驚后大喜,一天能賺90多塊錢,真是厲害啊。
這一年是1988年。那時,父親一個月的工資大約也才幾十塊錢,我第一次對錢有了意識,并對發財有了向往。
1989年,改革開放,父親開始承包貨車單干,收入翻了幾番,家里的小店也因生意不好而關閉。自此,我的生意生涯再無開啟之日!
回想些小時候的事,清晰而又模糊,忽遠而又忽近,艱苦而又快樂。有時間,真應該好好整理下自己走過的路,重溫那過去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