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關鍵詞:戰拖,抗焦,定位,鏈接,精進,遷移。
一,如何戰勝拖延
1-1.外部監督,獎罰機制,可找靠譜的機構進行抱團取暖。
1-2. 任務拆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減少開始的阻力。
1-3. 先做5分鐘,遇到困難的問題先讓自己就嘗試5分鐘,很大機會讓你之后停不下來。
二,如何緩解自我焦慮
聽的講座,學的課程都是為自己所用,以自己為主。
一切的學習都是為當下最想要解決的事情為要務,正所謂拆為己用。
引申學習課程,只聽自己感興趣的,同時先看大綱,思考問題,如果是我說,我會怎么說,帶著問題去聽,聽到講座相關內容的時候,注意力自然集中。
學習要從問題出發,不要一把抓,只關注自己真正需要的。
三,如何在社群定位
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沒有,利他,陪伴也是一種定位。
無論任何領域,常利他是王道。
可分三步:
3-1.看別人有什么需求
3-2.先走一步,發現別人的需求,主動獻力。
3-3 多走一步,以提升自身能力為前提,不要怕吃虧。
可引申,不僅贊揚別人,還可以贊揚你同意別人的什么觀點,讓贊揚具體化。
四,與牛人鏈接
4-1.在社群,提高曝光率,認真完成任務,利他,陪伴。
4-2.真誠,好友認證的信息要認真寫,自我介紹,認識途徑,加好友的目的。
證明加牛人前,你已經了解了他
牛人加你后的黃金3分鐘,進行正式介紹。
樣本:
同時說明自身的價值,是可以交換的,尋找交集,認識的途徑,自身價值。
就算沒有可交換的價值,也可以聽完牛人分享后,整理一篇分享稿,從輸入到輸出,這也是一種價值。
五,如何精進
5-1,小步快走,先完成再完美。
例子,寫作的時候,很容易寫作與編輯兩重身份夾雜一起,寫了幾句,編輯的身份立馬出現,不僅影響寫文速度,同時只能改到語句是否通順這一淺層問題,當最后,發現結構需要調整,這樣又要重頭修改。
同時先完成也有好處,舉個例子,若在截止時間前先把稿子寫出,得到的反饋意見更多,并有更多時間去修改。
5-2 復盤的習慣
常復盤,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以下是復盤的閉環:
5-3
讓成長可視化,可運用成長進度條
例如每天的打卡,把這打卡文字積累起來,讓數字的增加來肯定你的成長。
六,遷移力
舉個讀書的例子,
讀書你是停留在第一個層次,看過聽過。
還是可以達到第二個層次,看過聽過做筆記再運用。
還是更進一步,看過聽過做筆記再運用,最后想用這套邏輯能同樣運用在哪個領域。
七,自己覺得最受啟發的四個觀點
7-1. 聽講座前先看大綱,看哪部分感興趣,不懂的,帶著問題去聽講座。
7-2. 鏈接牛人的自我介紹部分,可保存,以備以后需要。
7-3. 寫作時先完成,再爭取完美。大元小師傅寫作開始時寫作者與編輯兩者夾雜的情況,我經常發生,現在知道要注意和避免。
7-4. 遷移能力需要加強,例如讀書還是停留在第二層次,運用,但是沒有思考到還能遷移到其他領域,之后可以實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