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被《深夜食堂》刷屏了。因為翻拍劇很爛。
原版我很早就知道,曾經(jīng)在豆瓣霸屏很久,但是我一直都沒看。一丁點都沒看。一個沒有看過優(yōu)秀原版也沒看過很爛的翻拍的甚至不愛晚上吃東西的我,在此想要借題發(fā)揮一下。
看《深夜食堂》的相關(guān)介紹和評論,有三個關(guān)鍵詞,孤獨、美食和溫暖。
孤獨的靈魂,在深夜,邂逅一份溫暖治愈的美食。這樣的故事在這個巷子里深藏不露的小食店每天上演。
這樣的故事對我來說很難有共鳴。因為我對食物的治愈屬性本來就缺乏認同感,更何況我從小9點以后就不吃東西了。一個人大半夜孤獨寂寞不在家睡覺反而跑出去滿大街找吃的。嗯,我還真沒這樣的習慣。
但是仔細想想,其實深夜與食物有關(guān)的回憶并非不存在于我的生活。
大學時代,常常熬夜晚睡。要么是出去玩,通宵KTV,凌晨幾點的時候常常肚子餓,還好這個城市夜生活比較豐富,凌晨三四點的燒烤攤、炒面店依然為我們這些夜貓子亮著燈。
學校公寓門口有號稱全市最大的露天燒烤攤,點的每道菜,喝的每瓶酒,和每一撥在這里一起喝醉過的人,都是那些年夏天最難忘的場景。畢業(yè)晚會那天,年級設計了走紅毯的橋段,大家的節(jié)目演出差不多的時候,我一個人跑到門口燒烤攤和讀書會的朋友們小聚。空蕩蕩的馬路上,和剛才熱鬧的晚會對比顯著,我們就在這馬路上留下了模糊的合影。
大四準備考研的那個冬天,每天在圖書館自習,晚上十點圖書館閉關(guān)。十一點回到宿舍。在公寓門口總有幾個小推車在賣熱氣騰騰的鹵菜湯配飯。十幾元的菜夠我們一頓美味的宵夜了。雖然考研的時候沒有高三那么迷茫,但是也很有壓力,深夜的一碗熱菜,撫慰了不少如我們一般寂寞蒼白胃。
剛認識二師兄的第三個周末,我們在翠湖逛了很久,在湖邊的長椅上坐著聊天,一不小心就聊到風清月高,四周寂靜。晚上十點多我們才想起來還沒有吃晚飯。打車奔到南屏街吃了一碗牛肉面,結(jié)果吃得我胃疼。
畢業(yè)兩三年,二師兄工作越來越忙,晚上經(jīng)常加班。十點以后回家常常肚子餓。不忍心老讓他吃泡面,我滿懷愛心的去菜市場買各種肉、菜研究做飯的實操技巧。晚上就給二師兄煲排骨湯。雖然我晚上不想吃東西,但是看到他歡歡喜喜的喝完我盛的一大碗熱湯,然后心滿意足的睡去。我多少也感覺到了食物的治愈能力。
我對食物沒有執(zhí)念,餓了就想吃飯。但是吃什么,我就不講究了。再好吃的東西,很難讓我產(chǎn)生不可自拔的欲望。唯一讓我有欲望和期待的是甜點,心情低落的時候,要么出門跑步,要么買一塊美味的蛋糕。二師兄加班回來的夜晚經(jīng)常給我?guī)Юッ黠埖甑睦宵S油蛋糕。
準備結(jié)婚前的那段時間,和二師兄一直在爭論買房的問題。我不想買房,我媽和二師兄堅決要買。我們每個周末都去看房,回來算算手里的錢還不夠首付,就要吵一回。又一次深夜吵完架,我說想出去吃燒烤,順便要了幾瓶啤酒。兩人默默的坐著吃喝。幾杯酒下肚,我拍著二師兄的肩膀,說兄弟,你這么年輕,難道就沒有一點夢想么?比如去旅行,比如吃好一點,穿好一點,好好享受下生活。我們現(xiàn)在沒錢,買房壓力太大了,連工作都不換不起了。
那一晚我把二師兄都說哭了。他終于放棄了買房的執(zhí)念,決定讓自己的生活輕松一點。微醺以后,沉沉的睡了一覺。
第二天一早醒來,二師兄對我說,他從來沒有覺得這么輕松過。我紅著眼睛看著他說,我看了那么多房子,已經(jīng)幻想了很多遍有房的生活了,我想買房。
我的“深夜+食物”的故事,沒有一個跟孤獨有關(guān)。
我也有孤獨的時候,還很多,但我不會餓。如果一孤獨,就用美食淹沒自己。那我的體型早就變成了氣球。
對于一個喝水的都能胖的人來說,哪有資格用食物治愈孤獨呢。明明只能靠饑餓、忙碌和勞累,和這個世界強行發(fā)生關(guān)系,才能將自己從孤獨的深淵中打撈起來。
如果用美食治愈孤獨,我會在深淵中越滑越深,舒服的不想起,胖得起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