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第三天,我們打算一路南下,從西轉到東。到車站取了在大陸就已經訂好的早鳥票(高鐵),登上了去臺南的高鐵。高鐵真是快,只有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臺南。出站徘徊了半天才搞明白,原來,到了高鐵站,還需要再坐一趟火車,轉到臺南火車站,而我們定的住宿在臺南火車站附近。
在問路的過程中,又遇到提著行李的女士主動幫助我們,唉,溫暖處處呀!
在這里,我們還遇到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整個后來的旅程貫穿始終:那就是蓋印章。在臺灣,非常流行蓋印章,火車站、酒店、餐館、商品店、景區……不知道什么時候你就會發現可愛的印章,讓人有一種淘寶的樂趣。不知道你們是否玩過復活節找彩蛋的游戲?提前把各種顏色的彩蛋里面裝上不同的東西,然后藏起來,讓孩子們去找,他們會將柜子、抽屜、帽子、口袋,甚至鞋里都找個遍。美找到一個就雀躍歡呼,別提多開心了。所以,打算自由行的話,你一定要事先準備一個小本子,并且要隨身攜帶,以備隨時擷取藏在臺灣各個角落的小印章!
從臺南火車站出來,門口就是成功大學。成功大學是臺灣南部的頂尖國立大學,有北臺大南成大之美譽。成大前身為日治時期(1931年)創立于臺南市現址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著名校友有吳伯雄、白先勇等。
我們住的地方就在成大校區中間的巷子里,不太好找,但是很安靜。這是一個青年旅社,叫cityhut,也是我們此行住的唯一一個青年旅社。我要的是三樓的雙人間,房間很小,而且衛生間要與其他房間共用。干凈程度倒還好,而且一樓有寬敞的餐廳和廚房,還有公共角落,我們經常看到來自非洲或者日本的朋友窩在公共角落的沙發里看書,感覺還是蠻不錯的。還有人買來肉和菜自己做飯,吃不了就放到冰箱里,只要標明購買日期就好了。
旅社的前臺服務只到9點,之后他們也下班了,一切請自便。這樣倒是蠻有意思的,反正,價格也擺在那里,每晚1400多臺幣,合人民幣差不多300元。
Day4
臺南的景點不算太多,主要有赤崁樓、安平古堡等等。既來之則安之,我們第二天一早就坐車(99路)去了安平。臺灣的公車也很有意思,必須招手才停,然后,下車也不用跟司機去前面說,也不用提前站到車門口,只需要按動座位旁邊的下車鈴就好了。司機會耐心地等你下車的。
安平是一大塊地方,其實,你從地圖上看,臺南的西端,有一個翹起來的角,那里就是安平,也是整個臺灣的最西端。現在,安平區是臺灣臺南市三十七個行政區之一,臺南市永華市政中心(原省轄臺南市政府)即坐落此處。然而,安平是非常有故事的,荷蘭人最早從這里登陸,建立自己的政權和統治,因此這里也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在荷蘭時期時這里建有大員市鎮,是臺灣最古老的市鎮。因此此區可說是臺灣歷史的起源地。
荷屬時期,臺灣被叫做福爾摩沙,來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Formosa”,為“美麗”之意。其實,這不是臺灣獨有的名稱,15世紀以來,隨葡萄牙人在地理大發現時代在全球開辟新航線,世界上許多地方都以福爾摩沙命名。
根據展覽和流傳下來的資料,荷蘭人占據安平以后,倒是并沒有燒殺搶掠干盡壞事,反而施行教化,教當地人講衛生、守法紀,興利除弊。
這里沒有愛國不愛國的傾向,也許只是片面之言,畢竟我沒有廣泛閱讀相關的史籍,歡迎批評指正。
安平有一個樹屋,非常有趣,那是一棵巨大的榕樹,和一套宅子長在了一起。說不清是先有樹還是先有屋。這是典型的獨木成林。一棵樹成了一片樹林,伸開結實的臂膀,擁抱著前來參觀的人。老樹安詳地給人們提供著陰涼和樂趣,墻上斑駁的痕跡訴說著關于它的故事。想起周杰倫的歌:歲月從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這里真的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兒時的嬉鬧仿佛就在眼前。而且,這里像迷宮一樣,屋屋相連,蔓蔓枝枝,人少的時候,還有些迷離的詭異氛圍。我想,應該是小孩子的樂園。
不知怎么七繞八繞的,從另一端鉆了出來,綠茵茵的草坪那頭,有一個充滿小資情調的咖啡館,可人的冰激凌就等在那里,不過只有一種口味:紅茶。新鮮吧,買一支嘗嘗再說。
樹屋出來,走著就能到安平古堡了,不過,我們先去旁邊的安平老街吃了頓飯。路邊大媽推薦的“貴記”,吃了鹵肉飯、蚵仔煎,味道不錯。還有一樣東西比較有意思,叫做“鐤邊銼”,媽媽呀,猛地一看,每一個字是認識的。說到這里,我想插一句了,在臺灣的大街上,你真是能夠隨時隨地發現自己是個文盲。至少有一半的字,你是不能馬上說出來,或者根本不認識的。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真是挫敗感極強啊。不過,在臺北和阿姨聊天的時候,她說,她們從小看慣了繁體字,看簡體字的書也是比較費勁的。不過,我過去覺得繁體字又麻煩又啰嗦,現在的想法倒是徹底變了。繁體字所體現出來的中華的燦爛文明,絕不是簡體字能夠比擬的。
書歸正傳,吃完飯,溜溜達達到了安平古堡。安平古堡是荷蘭人所建,有個有意思的音譯名字:“熱蘭遮城”。整座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形方,共筑三層,下層位于地面下,作為倉庫。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城稱為紅毛城。
1661年(明永歷15年)4月,鄭成功將荷蘭人逐出臺灣,改熱蘭遮城為“臺灣城”;5月改臺灣為“安平鎮”,故又有“安平城”之稱;12月,鄭成功收復臺灣進駐此地,故又俗稱“王城”。
安平古堡其實并不大,但是,還蠻有氣勢。斷瓦殘垣訴說著曾經遠去的歷史煙云,院子里的雞蛋花樹,靜靜地立在那里,只有那悠悠的香氣,亙古不變。我第一次見到真的雞蛋花,和買的頭飾一模一樣,激動得拍了好多照片。
在安平古堡的鄭成功像前,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那上面說,鄭成功是民族英雄,出生于日本。這可頭一次聽說,把我整暈了。其實,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知道。后來,我專門查了資料。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他的確是日本出生的,而且,在日本生活到六歲。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中國的民族英雄,被臺灣的中國人世世代代所膜拜敬仰。
在安平古堡悠悠蕩蕩,累了就在氤氳著雞蛋花香氣的樹下坐一會兒,微風輕拂,享受那種難得的靜謐,真的是時光靜好,歲月凝固,期盼這樣的時刻常常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