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還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紅玫瑰?還是白玫瑰呢?
最早看張愛玲是因為《傾城之戀》,愛上張愛玲卻因遺作《小團圓》。如果《傾城之戀》里面有著她對愛情的期待與向往,雖然表面是愛情的禮服,但內(nèi)在卻是一個辛酸且沒有選擇的故事。那《小團圓》便是人生起伏的寫照,乃至最后,你也不知道,張愛玲的心中,是否已經(jīng)有了那束玫瑰,朱砂痣又或是白月光。
【《傾城之戀》】
今朝回想,就如同《傾城之戀》書末把香港后來的戰(zhàn)事直接假象是為成全自己的愛情而燃起的一樣,有時候,當你認為愛情來的時候,周遭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迎來這份愛情而做下的伏筆。那一彎月,那一潭水,那一片葉,那一朵花。也許,我說的是也許,時光真的可能靜止呢?那這份永恒的美好是不是就停留在這瞬間,鐫刻永恒?
當生命中出現(xiàn)了那朵紅玫瑰時,你會為那朵白玫瑰而惋惜嗎?墻上的蚊子血還未暈了你的臉龐,窗前的白月光已灑滿故鄉(xiāng);而當白玫瑰陪你整裝起航之時,那粒飯粘子又怎及胸口的朱砂痣。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張愛玲《愛》
白流蘇有著傾國之貌,在輾轉(zhuǎn)中放下自我,又不甘心中的那份悸動。雖離婚多年,被兄嫂排擠,但還是有幸認識了范柳原。也許和范柳原保持依附的時候,她的愛情就已死了。他的一切似乎只為了釋放一個信號,“我想得到你,但你我不可能”。所以范柳原于白流蘇的感情,更多的是“欲”大于“情”。
【白流蘇】
流蘇能不知道嗎?她可能真的不知道,經(jīng)濟的依附讓她產(chǎn)生在出雙入對的幻覺中;她也可能知道,可能是全書自始至終最清醒的,但她還是選擇擁抱這份看似給她愛情的男人。
流蘇沒有念過什么書,她有的是傾國的美貌,張愛玲前后數(shù)次渲染。但她心思更多在利益上的算計,可面對她即便知道不是愛情的愛情時,還是選擇了接受,當聽到那聲“我愛你”時,她還是望著銀月哭泣了。
最后的戰(zhàn)火讓他們彼此諒解,卻又讓范柳原將原本的情話留給了別的女人。白流蘇明白的,在不早不晚的這里,能夠感慨一句“你也在這里”已經(jīng)足夠。自己不可能是白月光或者朱砂痣了,紅玫瑰的花瓣和白玫瑰的花香隨著時光變遷終歸零落成泥碾作塵。
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而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人。
張愛玲是糾結(jié)的。她筆下的每個人也都是矛盾而復(fù)雜的。她的痛苦在于她知道愛情的珍貴與稀有,她也明白感情的善變與喬遷,然而她無法去改變。她能做的就是掙扎于妥協(xié)。在進退的步伐里埋下屬于自己心中玫瑰的印記。
生命力充滿變數(shù),充滿了選擇。而愛情似乎永遠都存在變數(shù),我們永遠在選擇。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張愛玲《半生緣》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的錯過和妥協(xié)中成長的。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一如既往的患得患失,一如既往的彷徨彳亍,不忍當下的時鐘沙漏流速太快,又害怕青春不再,來不及見到那個緣里注定的玫瑰。心里再默默的念一句,“你還不來,我怎肯老去”。
【張愛玲】
柏拉圖一次問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讓他走進蘋果園,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挑到自己喜歡的蘋果就摘下來,但只有摘一次。而當柏拉圖兩手空空的回來時,才恍然大悟。最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是適合的。而之前那個蘋果卻被自己心中的那點小不甘而錯過。
蘇格拉底說道,這就是愛情。
玫瑰的誕生似乎比人類還要早。而自人類誕生起,她的寓意便是,愛情。
據(jù)說,早在三千年前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里就有了玫瑰,而她也似乎成了丘比特的代言人,嬌艷了歷史,傾倒了歲月。無論是希臘神話里的花神賦予美麗仙子的花朵,還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里晨曦女神的纖纖玉指,又或是十三世紀發(fā)文長篇敘事詩《玫瑰傳奇》,玫瑰似乎已經(jīng)與美劃上了等號。
【古巴比倫空中花園】
古埃及人每年都會種植大量的玫瑰,法老陵墓里也有考古得來的玫瑰花圈。羅馬人更是對玫瑰情有獨鐘,最為人知的羅馬暴君尼祿便是玫瑰的死忠粉,他會讓周遭的一切都感染玫瑰的氣息,從宮殿到日常用品。
公元一千年,阿拉伯的傳奇醫(yī)生阿維森納將玫瑰精油混合了各種不同的原料,讓阿拉伯成為當時香水和精油的世界中心。而他也是大多數(shù)認為第一個蒸餾得到玫瑰精油的人。因為蒸餾需要消耗太多的玫瑰,有說法一萬五千朵玫瑰才能得到一毫升的玫瑰精油,而紅玫瑰和白玫瑰的使用時機又有不同,所以那段時間為了追求玫瑰精油的濃度采用脂吸法較多。
英國歷史上最為出名的《玫瑰之戰(zhàn)》便是以紅玫瑰為族徽的蘭開斯特和以白玫瑰為族徽的約克兩大家族之間的戰(zhàn)爭。而蘇格蘭詩人博恩(Robert Burns,1759-1796)的《My Love》里把玫瑰比作充滿人間的韻律,一如舒伯特的《野薔薇》,愛爾蘭的民歌《夏日最后的玫瑰》,和三十年代的上海《玫瑰玫瑰我愛你》,都是關(guān)于玫瑰的美好旋律。
【《玫瑰之戰(zhàn)》】
玫瑰精油在常溫下是固態(tài)。當精油與肌膚相碰的瞬間又會慢慢融化變成黏稠厚重的液體。由于玫瑰精油的各種成分和作用大多和女性相關(guān),似乎對女性有著獨有的親和力和治愈力。而在心理上,對于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尤為有用。
女人,也許天生就是缺乏安全感的,總有那么少許的不安。而玫瑰似乎就是為了這個誕生的,是愛神維納斯的守護神。
最后的最后,玫瑰已經(jīng)不僅僅是愛情的化身了,她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種渴望與象征,憧憬與欲望。如果有那么一朵花讓你糾結(jié)卻又愛得不可救藥,那么她便是玫瑰。
見了她,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你。但她心里就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張愛玲
參考資料
1、《香》 【美】奚密
2、《芳香療法大百科》 【英】派翠西亞-戴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