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南下,目的地慕尼黑,回家。多個時日未曾寫字,忙碌中偶有思緒萬千,做人沒有難易,只有大智若愚或大愚若智。
偶爾,胸中滿是情懷,只想對那個適合的人撒嬌,這一刻,純粹到,只是一個女人。
奔走中,縱使舟車勞頓,卻總有使不完的勁;平靜中,縱使滿心陽光,忽然發現自己累了。這種累里隱藏著某些頑皮的小情緒,像個擁有負面思想的孩子試圖將我的恬淡安閑推到在地,威逼利誘想要讓我臣服在自己的質疑和恐懼中,而這一切僅僅因為,我的身體疲憊了。情緒是個很有趣的假想敵,它會趁身體倦乏時跑出來對大腦“指手畫腳”,制造許多誘因和錯誤程序,讓我們“誤會”已有的自信和認知,從而導致我們對已有事物和關系的疑惑;然而事實上,當我們被情緒牽引時,周遭的環境其實從未改變過。
心境,是看見變化的寶器;覺知,是判定真實的標尺。
鏡花水月,若是活在情緒布局的舞臺里,便是大愚若智;花花世界,若能活在覺知構建的實景中,方可大智若愚。快樂和樂觀,本意是與自己和解,即懂得情緒本是身外物,由它的往來,卻不再為之起心動念,同時觀照在情緒流動下身體的感受,不管是喂飽肚子,泡個熱水澡,好好睡一覺,先想辦法滿足身體的訴求。
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們自己,其實誰也傷害不了我們。但凡人和人的交往,都是鏡面的關系。“被傷害”的感覺,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真相。一旦我們明白,情緒就是個怪脾氣小孩,陰晴不定卻一定知趣地來和往,我們便具備了辨識的能力,掌握了讓我們“轉運”的主動權。因為在情緒下我們所“看到”的自己和別人都欠缺客觀的真實性,反而當我們面對情緒安靜下來時,我們會通過覺知看到自己,自己的所能和所不能,而恰恰是這樣的不完整,塑造了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美好個體。生命不息就在于流動性,順著游動的魚會比較容易快樂,因為情緒制造的是感覺,而感覺本身并不真實可觸。
關于愛與被愛的平衡,最終都是給予、尊重和包容。
當我們學會不再與情緒周旋,便站在了通向自由的入口。一切幻象皆有心生,一切幻象也皆止于心。
Life isn't about finding yourself. Life ist about creating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