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老巫
本文關鍵詞:多寫、定位明確、定時定量、計劃可行
1、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哪里有什么天才,他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
按現在的說法,魯迅先生是時間管理專家。他懂得時間管理,增加了時間密度,在寫作上花了很多時間,也就是“多寫”。
這幾天的文章,我都在傳達一個理念:要想在文字的路上,達成自己的目標,必須多寫。一個籠統的“多寫”,你也許已是云里霧里,直犯小糊涂。
到底怎樣多寫,才有效?
多寫,如果是漫無目的,肯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我主張的多寫,應該是這樣的:定位明確,定時定量,計劃可行。
2、
作者,更需要定位。
多寫,必須先科學的盤點作者自己。盤點的目的,是加深對自己的了解。人最難的是做到自知之明。定位清晰之后,就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不會一味地跟風,沒有“自己”。
盤點什么呢?盤點自己的長處和短項,給一個清晰的定位。根據定位,去寫自己最擅長的類型。
你擅長寫什么?從兩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是自己喜歡,自己有興趣寫。如果自己都沒有興趣去寫的文字,肯定是沒法堅持寫下去的,肯定不會長久的。興趣之下驅動的寫作,是一種幸福。寫作的幸福,讓人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其次,看讀者的反饋。從第一個文字開始碼起,若是準備走寫作這條路,必須要有這個意識:把讀者放在第一位,考慮“市場”,尊重市場。讀者喜歡什么,我們就要滿足讀者的需求。
一個作者,如果能把自己的興趣和讀者的需求,“無縫”的結合在一起,真正的去老老實實的碼字。即使成不了作家,也能讓自己活得很滋潤。
3、
多寫,必須做到:定時、定量。
何謂定時?每天的寫作時間在哪個時段,是早上,還是晚上。一旦確定,沒有什么特殊情況,不要更改。給大腦發射持續的強烈信號,形成穩定的反射區。寫作也是工作,必須有固定的“工作時間”。
什么是定量?每天要寫多少字,必須有一個具體的數字。寫作,對大多數人來說說,就是一項技能。既然是技能,也就必須量化。比如,每天寫字500個,或者1500個。無論多少字,確定了之后,必須完成。當天的碼字數,必須當天完成。做到每日清,不留尾巴到第二天。
有人就說,寫不出來,怎么辦?我給你的建議,就是算是絞盡腦汁的“擠”字,也要去擠。擠著,擠著,形成了習慣,慢慢的就會流暢起來。每天的寫作,變成一次又一次的愉快旅行,樂在其中。若是一日不寫字,一日就寢食不安。
每天的“定時定量”這個動作,最能考驗作者。三個月,一年之后,還能做到“定時定量”的寫作,你已經入了寫作這個門。如果作者不按計劃寫作,虎頭蛇尾,是成不了大器的。
4、
有一部分人,是倒在自己的“計劃”上的。這樣的人,是言的巨人,行的矮子。
寫作,要制定計劃。但計劃一定是可執行的,墊墊腳就能實現。目標太高的計劃,是一個美麗的空想,實現不了,傷了自己的信心。目標太低的計劃,浪費時間和精力,依然是原地踏步,沒有長進。
寫作計劃要可行,一個原則:不超過三條。無論是日計劃,還是年計劃,限定在三條之內。
如:我的2017年寫作計劃
第一條:每天寫作2小時,早上25分鐘,晚上1.5小時。每天字數在1000個以上。
第二條:一個月閱讀10本以上圖書。(輸入)
第三條:2017年底,在簡書上發表文字在50萬以上。
把計劃打印出來,貼在電腦前,時時刻刻監督自己,要認真的執行計劃。
寫作是一項技能,只要方法得到,訓練對路,多寫肯定能生巧。巧,就是寫作的智慧。有了智慧,寫作就不是難事。
寫作這回事,沒有你說的那樣難。
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