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這是一個快時代,由于“快餐文化”的盛行。讓我們逐漸進入了一個“快節奏”的時代。聽說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人們在上下班的路上都是“競走”模式。就像日本女人穿著木屐穿梭在東京街頭一樣,頭也不抬。只聽見木屐碰撞著馬路發出咯嘰咯嘰的聲音。聽說“快節奏生活”就是從日本流傳過來的。
當然“快節奏”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做事的效率,但是凡是都有不好的一面。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切看來都是那么的浮躁。剛做了一點事兒就立馬想得到回報,不管做的是否合適、是不是對,都想見到立竿見影的回報。
好的不談,談壞的。因為好聽的話有太多人在說,我們聽到的也太多了。所以一些壞話還是讓我來說說吧,說說那些“浮躁”的事兒。
比如以前做微商的時候也帶過團隊,把團隊接手過來之后,有很多人來問我:為什么賺不到錢?為什么別人都月入過萬了,我還賺不到錢?我該怎么做才能很快的賺點錢?怎么快?
對于這些問題我是不好回答的,第一:賺錢這個事和個人的能力有關。第二:掙錢這個事需要慢慢的來,求快是沒用的。當然這些話是不能和他們直接說的,會打擊人的積極性。
與其問怎么樣能更快的掙到錢還不如問問我怎樣才能提高點能力,也樣才能學習和掌握點方法。這樣問還是比較靠譜的,然而卻有一些人靠著“勵志系的雞湯”來刺激他們朋友圈的好友。只要怎么怎么樣就能月入過萬,怎么怎么做才能快速掙到自己的第一桶金,而且用自己的一些“帳圖”來試圖說服別人覺著自己說的就是對的。其實目的無非就是證明自己有多么的牛逼,多找點代理之類的。因為我之前也是這樣做的,所以我很了解這種手段,意圖用這種方法來證明自己是有多么的成功。這時候忽然想起來一句話:什么叫成功,不就是賺點臭錢讓一些傻逼看見嗎?就是這樣。
后來發現這種方法用著實在不妥,所以及時收手了,雖然現在不如以前掙的多了,但是一個月能掙夠花的也就滿足了。畢竟現在還年輕,以后還有很多時間來掙錢,不急在這一時。大熊老師說過一句話叫做:慢慢來,比較快。
賺錢一種靠的是天賦和頭腦,一種靠的是努力做事。而這兩種基本的能力你都不具有的話,要想在短時間內掙到錢基本是沒希望的。希望自己一夜暴富,月入過萬、十萬、百萬甚至是千萬的人是那么多,而那些“大咖”的朋友圈又會讓人想:為什么到現在我還沒掙到錢,沒掙到那么多的錢,為什么我不可以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掙到那么多的錢,一切都是那么浮躁。
之前我看到那些“帳圖”也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頓時躁了起來。我覺著他們可以我也可以。但是后來結果卻和我預想的不一樣,受到了點打擊。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了,賺不賺錢是多種因素決定的。自己還想賺到快錢,還不具備賺快錢的能力的時候,妄想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受和消極。
所以后來做了下調整,索性還可以。最起碼不會讓自己餓死了,雖然不像那些“大咖”一樣牛逼。
現在看到那些東西也無感了,因為知道了那些東西的背后是什么:或許是勵志,或許是堅持,或許是努力,或許是骯臟。
前段時間刪了一些做“暴利項目的人”交錢進社群,教給你操作一些暴利項目,看他們的截圖大概每個成員每天都有好幾百的收入。先不說真假,但說這個事就會讓人感到賺錢太容易了,隨隨便便的在網上搞點東西就能輕松賺錢,誰還去工作去,不如在家躺著賺錢。這不科學。所以我是很看不起這種做“暴利項目”人的。
以前我也問過這種東西,號上一個關系還行的網友在做,我問他到底是什么項目,他說是什么七福彩,好像是這么個名字,類似于彩票之類的東西。聽他說過以后我就把這些做“暴利”的人給清了也包括這個關系還不錯的網友,價值觀不一樣就沒必要留著了。
有人看到這里就會說了我這個人有點消極,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會給人帶來負能量,不有很多年輕人已經掙得盆缽體滿了嗎?我只能說:你愛怎么想就怎么想,我只是把事實說了出來,如果打擊到你,或者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我很抱歉。
以前我和我朋友在一塊的時候,我朋友是做生意的,只不過不是在網絡上。也賺了不少錢,那時候我做微商也掙了點,所以在一塊的時候就天天下館子,玩斗地主贏錢的,去KTV,各種玩,花錢從來不含糊。后來他說了一句話讓我現在想起來感覺著挺可怕的,他說:現在整得什么都不想干了,啥都想讓別人干。現在就想做點能在短時間內能掙錢的事兒,一些慢錢不愿意或者說不屑去掙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以前也不知道這是好事壞事,現在知道了,這絕對不是什么好事。
有些東西讓我們變得浮躁了,我們怎么才能掙錢,怎么才能快速的掙錢,怎么才能掙得更多……一切都是那么浮躁。然而在沒能力,不努力做事的時候,想要掙錢也基本屬于扯淡,還是一步一步的來做。慢慢來,比較快。
有句話叫做:不忘本心,方得始終。現在我想,說“守住本心”更合適。踏踏實實做這事總是對的,還有一句話叫做: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總是是對的。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能控制住自己的思想,守住本心,就已經很牛逼了。至于賺錢,要相信一句話,當你能力越來越強時,價值越來越大時,錢也就會隨之而來了。錢這個東西是個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