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到處充滿著焦慮,我們會常常迷失和困惑。我們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我們真正感到安定和希望的東西,究竟在哪兒?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負面情緒不是吸引來的。這個二元性世界,有光就有影,浪高之后就是浪低,這是能量起伏的自然定律。情緒就像五線譜,有高音,有低音;情緒就像天氣,有晴天,有雨天;情緒如五味瓶,每一瓶都是不同的味。影響情緒的因素有很多,讓你舉例的話,可能隨便說出很多比如收入、房子、教育、娛樂社交等等。
1、情緒開關的竅門
(1)金錢
首先,購買力越強的國家,人民生活滿意度越高。但人均超過8000美元以后,財富的增加并不會增加幸福感。金錢是幸福很重要的基石,但僅僅是基礎。更有可能的是,人們對金錢的態度影響了他們的情緒狀態。我們見過知足常樂的工薪族,也見過郁郁寡歡的老板。
(2)健康
身體是心靈的天堂,也是心靈的反射器。王燕鈴在《員工健康與快樂工作》一書第一章《健康為本:健康是快樂工作的基礎》中明確指出:“健康好比數字1,事業、家庭、地位、錢財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沒有1,一切都只不過是0、是空,是一無所有。所以,健康是所有幸福和快樂的根本。你能夠自由地奔跑,自由的呼吸,是一件多么暢快的事情。
(3)認知
一個人的想法,決定了一個人的情緒。比如看韓劇會感動地痛哭流涕,比如經過街角的咖啡店會想起某個人,這些都跟經驗和認知有關。每個人的成長經歷、背景,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原生家庭的烙印。有一則寓言:兩個口渴的人找到半杯水。有一人想:“啊,我終于找到水了!雖然眼下只有半杯水,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良好的開端,我一定還能找到更多的水”于是他變得信心十足。而苦惱的人則想:“怎么就只有這半杯水?就這半杯水有什么用?”一氣之下他摔掉水杯,然后坐以渴斃。同樣是半杯水,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就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2、消極情緒是“壞蛋”嗎?
我知道積極情緒是好的,但消極情緒一定是壞蛋嗎?想象一下,汽車鳴笛,你會怎么反應?走夜路的時候,你怎么做?碰到燙手的東西,你下意識是什么?汽車鳴笛,你會自動跳開;走夜路的時候,會小心翼翼;碰到燙手的東西,會把手縮回來。恐懼發現了危險信號,遠離危險,有效地保護了自己。恐懼,是我們適應這個環境的本能,是我們的保護色。
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詩人拜倫,雪萊,普希金,羅伯特等在文史領域曾經獨領風騷的大師,在生前都患有抑郁或精神分裂癥。抑郁癥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本質是被壓抑的憤怒。音樂家以憤怒創造出了交響樂,小說家以憤怒創造出了悲壯史詩。憤怒,激發了巨大的創造力,于是我們有了戲劇、文學、建筑…
3、情緒管理是一門學問
親愛的伙伴們,你要知道工作和生活是有邊界的。在工作中,邏輯思維的批判和論辯,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深入思考。消極情緒會讓人精力集中、冷靜思考、更加謹慎。因此,在面對困境時,適度的消極情緒反而有利于綜合處理各種信息。對于任何事物的科學分析,并不是簡單地接收、相信,而應該有自己的判斷。遇到一個問題,首先抱著懷疑的心態,想一下問題的本質是什么,把關鍵的問題揪出來,篩選有效信息,最終做出適合的決策。
在生活中,積極情緒讓我們更容易換位思考;在休閑娛樂時,更好地合作。首先,學會感恩。小美女送我的綠豆餅,丘姐請我去看天空之城的音樂會,冰心來廈門看我,月底到深圳找一塊二的小伙伴,每一件小事都讓我覺得很幸福。其次,經常去跑跑步,健身的好處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大汗淋漓的感覺,所有的壞情緒都一掃而空。另外,專注在一件事上,找一個自己的小愛好。面對消極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美”,比如看一幅美麗的畫,聽一段美妙的音樂,烘焙一個可口的蛋糕。
在職業中運用有益的悲觀,在生活中訓練自己樂觀的能力。感受自己的情緒,接納它,回想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把不可控因素變成可控因素,然后進行調頻,把事情變好。
好情緒,壞情緒,你會怎么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