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從誕生之日到今天,已經走過了幾百年的時間。從稚嫩走到成熟再到如今有些末路。對于大眾來說,報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經歷了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的發展過程。不管怎樣說,報紙如今依舊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傳播媒介,依舊值得我們去研究去發掘。
近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為了傳播文化,主動學習西方,在中國創辦報紙,用以傳播時事,傳播先進的文化生活方式,改變中國封建社會長期以來消息不便的狀況,并對愚昧的國民進行啟蒙。其中最早最有影響力的當屬《申報》,它是中國近代報紙發展的開端和標志。報紙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一直扮演著傳播新思想,革新舊文化的重要角色,是先進知識分子傳播新思想的武器,是幫助民眾了解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在社會舊思想的革新、國民的思想啟蒙方面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后,報紙行業的發展勢頭更加迅猛,由于當時人們缺少電視機等傳播媒介,報紙成為主要的獲取時事信息的手段,以此為契機發展起來的著名的報紙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在上個世紀,城市里的居民,幾戶家家戶戶戶都有訂報紙或者買報紙的習慣,看報紙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人們在報紙中了解世界,積累生活經驗,報紙銷量很大,報紙行業日益壯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報紙沒有長久地一成不變地繁榮下去,傳播媒介必然是會發生革新的。對報紙行業發展產生沖擊的第一個因素是電視的普及。在中國,20世紀初,電視機已經廣泛存在于居民家里,人們可以通過電視看新聞,了解生活常識,洞悉時態變化,比報紙更加方便快捷,看電視這件事逐漸取代了看報紙。第二個因素就是最近二十年來迅速發展的互聯網,也就是電子信息的發展,電腦手機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的人選擇上網瀏覽新聞瀏覽廣告,它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更加易讀,選擇空間更大,也不像報紙那樣體積龐大,不易攜帶,所以逐漸被大多數民眾所接受,而對報紙,大家則越來越不買賬。
今年五月我參加了山東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發起的一項義賣報紙活動,去街頭賣報紙,所得的錢全部捐給貧困地區的學校。我們賣的是山東最有名的《齊魯晚報》,五月的濟南,天氣已經很熱了,早晨八點開始,我在洪樓廣場及洪樓附近的街道游走,尋找那些乘涼的人,或者是把走在路上的人攔住,像他們推銷。在我碰到的所有人中,大概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完全不會停下來聽你說話,直接拒絕推銷,沒有售賣出去的可能性;第二種,能聽你把話說完,但是會找理由拒絕或者沒理由直接拒絕;第三類,看到我賣報紙直接來找我買,或者聽完我的推銷后,買我的報紙。
這三類人中,第一類占的比重最大,大概占50%,他們看到我手中的報紙就大概猜到我要干什么了,所以直接拒絕。第二類人大概占30%,這其中其實是有人想要報紙的,只是不愿意掏錢,聽到我說一塊錢一份的時候有的人就不要了;還有的人說家里訂了《齊魯晚報》,或者已經買過了,這種人有一兩個,很少;還有的就是聽完之后擺手拒絕。第三類人大概占20%,有三個人是看到我賣報紙直接主動來找我買的,其中還有一個大概四五歲的小男孩,她媽媽讓他拿著錢過來買,那時我很感動,同時覺得這樣教育孩子非常好;還有一部分人買是因為聽了我的介紹,愿意掏一塊錢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同時覺得能得到一份報紙也挺好的,最起碼他們心里不排斥報紙。
由此可見,在那天我賣報紙的過程中,只有三個人主動想買,最終我只賣了十幾份,白送出去大概十幾份,收獲很小。并且買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囿于快速的生活節奏,首先他不愿意停下來聽我推銷,我的受眾更多的是那些不緊不慢生活著的人。所以這次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我看到了報紙行業的現狀,不知道我的銷量跟專門賣報紙的那種小攤比怎么樣,他們能賣出去多少呢,報紙企業還有利可圖嗎?反正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報紙行業太不景氣了,不景氣到報紙如果在這個社會上消失的話,可能都不會對民眾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是如今報紙還是存在于這個社會上的,而且報紙行業仍然是在競爭激烈地發展著,從業人員眾多,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畢生的事業在做。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改變一下現狀,盡管時代發展帶來了更為便捷的信息傳播方式,但是報紙仍然有市場,仍然有它獨特的優勢,還沒有走到馬上就會被完全取締的地步。報紙與數字產品相比,優點在于它的閱讀不受設備條件所限制,它的載體就是紙張,不像手機,必須要連接網絡,保證電量充足才能閱讀,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它的這一個優點,發掘它的潛力。
目前我覺得比較可行的策略就是大報小報化。傳統報紙個頭太大,給人感覺只有坐在沙發上看最合適,比如在公交車上翻動報紙,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將報紙的篇幅縮小,便于攜帶,讓報紙的可讀場所變得多起來,報紙銷量可能會有所提高。在日本,公共交通工具上,人們低頭看手機的情況很少,基本都會隨身攜帶刊物閱讀,這雖然與國民受教育程度和國民整體素質有很大關系,但是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有沒有輕薄的便于攜帶的紙質刊物的存在,我想報紙可以成為這樣的存在,可以給大眾提供閱讀的選擇,隨著中國國民素質的提高,未來我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在候車室里,玩手機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少,帶書不方便,帶一份32k大小的報紙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報紙還可以在發展方向上有所突破,將重點放在熱點新聞的評論與分析上。如今人們面對海量的信息,大多是一略而過。想要深入了解某個事件的話,又會發現那簡短的文字里缺少深入準確的理解與認識,需要在網上大費周折地尋找評論,或者去看公眾號的解讀。但是微信公眾號也是稂莠不齊,對待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自媒體會有不同的看法。報紙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威性,深入分析時下熱點,為民眾提供一種能深度了解事態發展的途徑,并且能供人們反復翻閱,研究,也方便其保存。報紙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板塊,增加對新聞深入解讀的篇幅,我覺得這樣讀者才會更加認可。
時下,上網瀏覽新聞這件事,更讓人覺得是生活的一件附屬品,可有可無,閑來無事翻閱一通,每天早晨看看央視新聞,大概了解一下這一天有什么重要的事發生。但報紙不一樣,我始終覺得看報紙這件事,是生活的一部分,花時間去看報紙,那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與上網瀏覽有著本質區別。報紙還是有未來的,只要我們革新,跟上時代的步伐,報紙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