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醬在12月14日的推文中為大家介紹了近藤典子與日本大和建筑公司合作開發的系統收納戶型。點擊回顧她達到了整理收納的最高影響力,日本“萬科”與她聯名造房子
有些網友留言非常喜歡這種人性化的設計:空間規劃合理、收納系統強大,滿足一個家庭未來數十年不斷變化的居住需求。同時也質疑:這種估計一定得是大房子,國內戶型可能不適用?妍醬告訴你,其實不然。
今年秋天,妍醬在日本參加收納教主近藤典子的舒適空間設計講解課程,課程場地是90㎡的獨棟住宅,是畢業于近藤典子Home&Life生活研究院的女性設計師作品,名為“螢之家”,旨在打造“一生可用的家”。
國內別墅動輒200㎡以上,90㎡怎么可能做成獨棟住宅?
家里一家老小,90㎡怎么可能滿足一輩子居住的需求?
來來來,妍醬仔細還原“一生可用的”螢之家到底長什么模樣,也來學習一下日本住宅設計的思路。
住宅面積:90㎡
使用家庭:四口之家,一對年輕夫婦,兩個年幼孩子
住宅介紹:兩層獨棟住宅,功能區包括玄關、LDK(起居室、就餐區、廚房的組合空間)、四式分離衛生間、一間兒童房、一間和室
玄關
玄關由移動滑門分割成兩個區域,左側是迎客區,負責美美地迎接主人和客人,靠墻處的貼心設計了一處長凳,高度兼顧了大人與小孩兒的使用高度,它既是換鞋凳,也可作為回家后的過渡休息區,以及鄰里簡單聊天的休閑座椅。滑門右側是功能強大的收納區域,鞋柜內尺寸高度合理,收納了一家四口一年四季的所有鞋子,鞋柜旁是臨時過渡區,外出衣物、戶外雜物都收納在這里。打開此門可以輕松收納、關閉此門即顯“空無一物”,是一個兼顧美與實用的完美玄關設計。
鞋柜對面墻壁還有一個暖心的小細節,拖鞋豎放區域使用了亞克力板作為墻壁背板,充分使用豎立空間同時,也考慮了后期清潔維護的工作。
如果看過我上一篇介紹近藤典子老師的推文的朋友,會發現,這樣的玄關設計模塊與神戶宅的玄關設計如出一轍,既考慮了簡短清晰的使用動線,也兼具充足的收納空間,尤其把人在此區域的活動場景考慮的十分周全,甚至是多年后這個家的玄關的使用場景,都考慮的非常細致。
妍醬認為打造玄關收納系統的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雖然國內受困于戶型的改變,導致“雙玄關”很難打造,但如果能做到合理規劃玄關物品放置與收納的需求,清晰化回家及出門的動線,也會提升玄關的使用效率和美觀。
兒童房
玄關入戶的房間,是一間兒童房,呈長方形,約18㎡,此房間對稱有兩扇門、兩扇窗,在孩子年幼階段,這個房間是孩子們共同的空間,等到孩子長大需要分別的獨立空間時,可以把家具移到房間中間,自然隔開成兩個獨立房間。
妍醬覺得,對中國越來越多的二胎家庭來說,面對昂貴房價,此兒童房的彈性設計思維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不要過早地給孩子準備大床鋪、大書桌,而是給空間留下可能性,并善用柜體、家具適當做空間的分隔。
LDK
沿著兒童房外樓梯上至二樓,是一間日本典型的LDK組合空間,所謂LDK,就是Living room,Dining room,Kitchen的合一彈性空間,利用滑動門進行空間靈活改變,既可以三間連在一起,又可以分別隔開,兼顧整體開闊性和私密性。這個設計同樣也是在大和建筑的戶型設計上有同樣的設計思路,廚房中島區與餐廳、起居室為敞開式,便于幾個空間內的人同時進行交流,使空間視野更寬敞。
一套看似普通的系統廚房,卻內含許多讓人驚嘆的細節,比如廚房料理區一塊小隔板設計,除了可以放置調味品和綠植以外,其實還可以用來臨時放置手機和手表等飾品,在這個手機不離身的時代,即使在廚房也會帶著手機,并且會不時翻看,手機放置在干凈的隔板上,大廚的心情一定是愉悅的。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開放式廚房,并且弱化起居室“會客”的作用,漸漸重視親朋好友在就餐區吃飯、聊天的需求。我們在裝修伊始便可以學習LDK的想法,將三個區域合一,既可以方便交流,亦可以打造通透寬敞的空間視野。
彈性空間
與神戶宅設計如出一轍,起居室旁隔出了約2㎡的彈性儲物空間,此空間設計正是近藤典子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的設計。這個空間里設計了專人隔間,收納了一家四口人的興趣愛好用品,比如爸爸的漫畫,媽媽手工縫紉機,兩個孩子的手工作品等。
此彈性空間設置的用意:Living room物品多、容易亂,則可以把家庭雜物放置在此彈性儲物空間里,能保持Living room的整潔。
和室
由LDK轉入傳統和式房,這個壁櫥設計打破了“常規”充滿“小心思”:最矮的一層壁櫥用以放置榻榻米的矮桌,在日本,榻榻米的矮桌取放不便一直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而一層壁櫥因為位置低矮也不方便高頻物品的收納,設計師巧妙把這兩個問題結合并解決;并且縮短了二層與三層的擱板寬度,這樣即使個子不高的家庭成員,也可以借用站立在一層擱板的高度,輕松取放二三層壁櫥的物品,更為人性化。
雖然壁櫥的格局不過是調整了擱板的高度與進深,卻可以達到提升物品收納率、更方便物品取放的作用。
與日本收納教主交流
原本以為日本的住宅設計已經非常完美,然而令我意外的是,與近藤典子老師交流,她仍對當下日本房地產與設計師現狀提出了可以改善、優化的地方,比如現在大家都愛上網離不開手機,空間規劃上也應該針對新的行為習慣進行設計。
很多時候一想“一生可用的家”必須得大吧,從來沒想過可變需求,從年輕到年老,房子是要為當時居住的人服務,螢之家是個啟發!
(本文圖片經Home&Life生活研究院授權發布)
妍醬往期文章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