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這個孩子有點偏激,初二下學期轉從三班到一班,當時還是郭老師做班主任。到現在為止,他沒有好好學習過,對于學校,想來就來,想不來便賴在家里。在他媽媽到來之前,我還一直以為他只是普通的懶惰的學生而已,而現在,聽到他媽媽無奈絕望訴說,我的心很沉重。在家里這樣表現的學生,是我從教16年來第一次遇到。根據他媽媽的描述,他居然在家里連爸爸媽媽都毆打。他父母在三年前離異了,而他總是以此為借口,將父母視作“敵人”。從她媽媽所講的來判斷,他父母應該算作很開明的家長,盡管離婚了,依然對孩子愛護有加,就是繼母都對他很呵護。可是,他為什么那么叛逆呢?難道父母離婚這樣的陰影一直在傷害他嗎?他媽媽的講述太讓人心寒了:某日,由于不服從媽媽的說教,居然關起門來打媽媽,還不許媽媽打電話,不許媽媽哭!這幾乎接近變態了。于是建議他媽媽找一下心理醫生,他媽媽說已經找過了,沒用。原本學校的政教處找家長來是告訴他媽媽,非正常上課期間就不要叫他來學校了,(晚自習和周末補課)因為他實在是逃課得厲害,這樣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墒钱斆鎸议L近絕望的目光,我們就都改變了議題。
? ? ? 下課了,他來到辦公室,一聲不響進來。我問:你知道今天媽媽來學校嗎?他說是的。(開學一周了,他零星地來學校幾次,剛好今天下午他來校了)接著就用很不友好的目光掃射一下自己的母親。我說:老師很不喜歡你用這樣的態度對媽媽,你先別說成績怎么樣,首先你要學會做人才是最重要的。就你剛才的看媽媽的目光,就讓老師很失望,知道嗎?此時,他低著頭,看出來緩和了許多。接著他媽媽當著我們的面,說他怎么樣都不起床,還說每次喊他起床都被他吼就不敢再喊了。這下徹底惱怒了他,不顧辦公室里還有幾位老師,立刻朝自己的媽媽吼起來:你喊我的聲音那么大聲,你的語氣那么生氣,你好好喊不行嗎?看那架勢,好像眼睛里要噴出火來。他媽媽極力爭辯著說:好好喊你有用嗎?你起床了嗎?看著這樣的親子關系,不禁悲從心底來。
? ? ? ? 在勸阻他冷靜下來之后,不想在他的家庭上做過多的說教,只是很坦誠地與他談起面對當前學業問題還有他對將來的看法。他說自己也很想考上高中的,只是接近一年多不學習了,現在一點都不懂??吹贸鰜恚悬c想回歸的感覺。于是幫助他分析一下:你現在其實很茫然,很矛盾。因為一方面你有讀高中的愿望,一方面你自由自在慣了,你還沒有那么大的毅力去克服來自你內心惰性,這樣的矛盾其實讓你感到很痛苦的,你對前途就感到信心不足了,我不知道你將來的感受怎么樣,至少目前是這樣,眼前是這樣的,是嗎?也許是觸動到他的心里吧,他不住地點頭。那么,你想不想聽一下老師的建議呢?他說是的。于是我告訴他:你上學期基本都不學習,有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不在學校,可是期末考試,你都不是倒數呢,這說明你是有學習的能力的,聽你媽媽說你小時候很優秀哦。我們分析一下幾個科目,政史考試時開卷考試的,你現在開始認真還是來得及的,只需要上課積極記下筆記,將總復習的資料及時寫上答案就行了啊,這應該容易解決。語文,一般來說,只要考試你寫作文,拿及格問題不大。你現在的困難是英語、數學、理化,那么你就寫學一些基礎的知識,嘗試去理解一些習題,逐步建立一點信心。只要真心向學,沒有跨不過去的坎,關鍵你是要從心里戰勝自己。否則,你只能明年補習一年了。
? ? ? ?等下班時間到了,辦公室里所有老師都下班了,只剩下我們三人,這下,我們的溝通的話題就不再是學習了。他媽媽一再強調離婚只是大人的事情,與孩子無關,父母一直都愛你等之類的話。我乘機用我大哥的例子教育他。我大哥也是離異家庭,可是孩子很理解父母,也一直很爭氣,大學畢業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擁有自己幸福的人生。我告訴他:父母離異在當今社會來說,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了,大人的世界你不了解,父母的選擇自有他們的道理,況且他們一直都在關注著你,真心愛你,你自己應該感受得到的。你沒有理由以此為借口拿自己的青春來賭氣,你的父母盡管不在一起生活,但是他們依然很和氣地交往,他們在各自的家庭生活得幸福,而且兩個家庭都很關心你,你應該感到幸運啊。如果你一直將父母離異的事情當做心理負擔,那么這樣的陰影會一直影響你,影響你將來的人生,最終只是你在傷害你自己,因為你母親終究有老去的那一天,你自己的前途、生活只有你去負責,別人沒有責任。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你年滿十八歲后,你就要獨立了,你的父母可以不管你了。但是事實上,如果你要繼續讀書或者就業有困難的話,你的父母依然會站在你的后面支持你,這就是中國的父母。所以,你沒有理由像你媽媽所說的那樣去對待她。你曾經的行為是叫人心寒的,是沒有良心的,那不是人做的事。如果你的父母將你的行為報警,那你就是犯了傷害罪,那是犯法的呀。但是你的母親沒有那么做,依然對你愛護有加,你不應該感到慚愧嗎?你所吃的穿的,哪一樣不是你母親的血汗錢換來的?老師真的希望你能像男子漢那樣保護自己的媽媽才是,而不是讓媽媽整天為你擔心,在老師面前為你落淚。真不知道老師說了那么多,對你是否有觸動呢?
? ? ? ?最后,鼓勵他先堅持來上課,慢慢克服惰性,一切會好起來的。在他們離開之后,我呆坐在辦公桌前,很久很久不能平靜。他,會有所觸動嗎?
發文于2012-02-17 00:271+1教育博客,該文被《旅途周刊》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