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娟)大理不僅是旅游勝地,還是美食王國。無論在古城大街小巷的小攤邊,還是在某家白族風情濃厚的小飯館,您均可以清泉烹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下面孟娟就為大家分享七種古城之外的大理美食。
耙肉餌絲
耙肉指的是煮得很爛的肉,爛而不碎、不柴,入口即化。吃這么一碗餌絲,光吃瘦肉“帽子”可沒勁透了,一定要請店家舀上那種帶肥肉的“耙肉帽子”才好。那吃的完全不叫肥肉,而好像是在吸食煮高湯的棒骨骨髓,香濃滑口,卻沒有那么膩!吃的時候在湯碗里澆上各種調料,來上一勺蔥花,拌一拌,好吃的不要不要的。當然除了餌絲,也有耙肉米線之類的。
巍山涼粉
巍山是大理境內的一個古城,可惜還沒去過。聽說好吃的也是滿大街。不知道涼粉這個名兒的,在當地是不是有很多不同類型,反正試過的都挺好吃,酸酸甜甜,也可以要純酸辣的,不加甜醬油的。配上泡白菜泡蘿卜,暑天吃,估計能清爽上天。
大理粑粑
也叫喜洲粑粑、破酥粑粑,喜州也是大理境內的一個古城。你別看這粑粑就跟北方的大餅差也不離,卻非常的“破酥”,破酥這個詞我目前還沒有想到一個好的形容,用軟硬適中也不全面,反正香、酥、軟、糯這些特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烤制大理粑粑的時候是用上下兩層炭火,將鍋內油炕著的粑粑慢慢烤黃,烤香。餡兒有紅糖、蘇子、蔥花等等,皮是用麥面做成的。
豬酐酢
一種葷腌制品,并不是用豬肝,而是用豬肋骨,撒上鹽加上當地出產的花椒面、辣椒面、老姜絲、白酒、草果、八角、茴香籽等,放到瓦罐里腌制而成。吃的時候用沒有沾過油水的筷子夾出來,放到飯甑子上蒸了吃,可以作調料炒菜炒肉煮魚吃,也可以單吃下飯。無論是炒、炸、溜、煮都是香氣襲人,辣香四溢。不知道這道美味和云南其他地方稱為“骨頭參”的東西是不是就是一種。
乳餅
比起滿大街的乳扇來說,乳餅的口感更好,但初次嘗試,可能覺得奶腥很重,點一份乳餅夾火腿會好一些。餅是用鮮牛乳或羊乳做成的。
彌渡卷蹄
卷蹄味道微酸,可貯存8-10月而色味不變,貯存時間越長,味道越美。做法是將豬蹄里的骨頭用特別的方法抽挑出來,將皮肉卷起,抹上各種調味品并用棉線綁住腌制,吃的時候,皮肉已再次“連”為整體,成為一卷,只需切成片,蒸熟即可。當然這個做法純屬個人推測……
生皮
滇西一帶老輩人喜食生肉,有的直接吃生,有的用檸檬汁“折”白熟再吃,而這道生皮屬于半生不熟。半生不熟的豬皮,有一股激靈靈的清脆嚼勁,不是本地人估計不敢吃。當然也有全熟的吃法可以解饞,那就只是吃的醬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