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先生簡單的幾句話就說明白了成就人生的秘訣: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立 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人生啟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凡事皆以志為先。沒有目標,沒有志向,就向一只無頭蒼蠅一般,四次亂撞,在社會中必然碰的頭破血流,最后不知落在哪個坑中結束一生。而且志當存高遠,“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不要怕做得到做不到,當我們篤定的走我們志向的時候,自然就做到了。所以我們要堅信自己的志向。志向越是偉大、美好、無私,越能成就我們美滿的一生。/
勤 學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茍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茍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矣。
/人生啟迪:君子應謙虛勤學,不虛妄做作,不買弄炫耀。勤奮,篤志立行才是君子之道。/
改 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于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盜寇,今日不害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將人不信我,且無贖于前過,反懷羞澀疑沮,而甘心于污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
//人生啟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提升。人生而非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就看我們如何對待缺點和不足。接納自己才能認識自己,包容別人才能善待他人。//
責 善
“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學鹵莽耳。謬為諸生相從于此,每終夜以思,惡且未免,況于過乎?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 諫師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
//人生啟迪:朋友間要勸勉從善。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藥利于病。批判我們的聲音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好,這正好對治我們的人性之病。但不可對人進行人身攻擊,拿別人的隱私攻擊他人,這反而是道德的行為。現在的網絡輿論很發達,很多人都深陷其中,不乏有這種行為,每個人都要內觀反省,才能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多多反躬自省,向內求,而不強求他人,這樣我們的人際關系,人脈網才會更加廣闊,廣結善緣,自有貴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