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歷史上的女政治家很多,呂后、武則天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呂后、武則天分別為漢和唐兩個朝代的發展,起到了十分明顯的作用。
呂后,將漢高祖劉邦的政治路線延續下來,減輕賦稅和徭役,為后面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進而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頂峰。
武則天,延承了貞觀時期的一些列策略,內政相對穩定,人才儲備頗豐,為李隆基時期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政治、經濟根基。
但是,在這兩人去世之后,其結局可大相徑庭。
02
呂后去世不久,忠于漢王朝的臣子聯合劉姓諸王,一起發動了政變,陳平等人擁立劉恒登基,隨后將呂后的族人悉數誅殺。
武則天去世之后,李姓皇室并沒有對武姓家族進行攻殺,她的侄孫女還成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宮寵妃,侄孫武元衡也官至宰相。
同為女主,武則天甚至還稱帝,但是結局怎么完全不一樣呢?
玩笑的說,因為做人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呂后到死也沒有放權的想法,死死將權利握在自己的手中,最終招來了劉姓皇族的瘋狂反撲。
而武則天吸取了呂后的教訓,在其晚年還政于李唐,贏得了李姓皇族們的認可。
最讓人欽佩的是,武則天去掉了帝號,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的名分同唐高宗合葬。
這一舉動,讓皇族宗室和諸多重臣,沒有可以清算其族人的理由。
03
呂后治國理政,絕對一把好手,可是她雖為女人,但是手段卻過于酷烈,給自己樹敵過多。
劉邦剛剛駕崩不久,她便開始清算政敵兼情敵戚夫人,在將其殘忍殺死之后,將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這個潛在的權利爭奪者,一并處死。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呂后樹立傀儡皇帝,而自己在幕后掌控實權。
隨后,任用大批呂姓族人,將漢王朝的軍權分別交給呂祿和呂產兩人。
至此,當時漢朝的最高級別軍政權力,全都握在了她一人手中。
面對質疑,呂后選擇的是極力打壓,誅殺了大批宗室和重臣,引起了強烈的不滿。
當她一死,被壓制多年的反抗勢力群起而攻之,呂氏一族也遭到屠戮。
04
而武則天卻不是這樣,雖然在奪取權力的初期,她也曾打擊過李姓宗室的勢力。
可當控制朝局之后,武則天并沒有一味的將權力都交給武姓之人,以狄仁杰、婁師德、魏元忠、徐有功等人為代表的大批能人得到重用。
最讓人佩服的是,武則天對于權力拿得起放得下,她的胸襟也比眾多男人要寬廣的多。
公元698年,兒子李顯再次被確立為太子,她向世人宣告天下仍是李唐的。
在帝國未來繼承人,究竟姓武還是姓李的問題上,武則天看的十分通透,也正是由于她的明智,才避免了族人們的災禍。
所以,在武則天的晚年,朝中的口碑極好,往日頗有微詞的宗室們,也沒有對她不敬。
05
對比之下,武則天極力緩和武李兩族的矛盾,而呂后則是全力鎮壓劉氏。
漢高祖劉邦留下八個兒子,除了劉盈、劉恒、劉長之外,再有劉肥早亡,其余四人的死皆與呂后大有關系。
劉如意直接被毒殺。
劉恢被逼娶了呂產的女兒,霸道的呂氏殺死了劉恢心愛之人,劉恢殉情自盡。
劉友被囚禁至餓死。
劉建因為得罪呂后,也被刺殺。
其手段之狠,史上少有,尤其是屠戮先帝的后代,讓呂后徹底與皇室和眾臣決裂。
鎮壓的太過暴烈,遭到的反噬也就越猛。
呂后一死,呂氏的兵權被奪,權力重新回到了劉氏手中。
呂氏不僅遭到滅族,就連漢惠帝劉盈所有的兒子也全部被處死,因為他們身上有呂后的血統。
06
武則天的做法相對柔和許多,在一面打擊反對派的同時,她還極力推動武李兩族的和解。
怎么和解?結婚唄。
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
永泰公主嫁給武承嗣的兒子。
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
砸斷骨頭連著筋,就算日后有人想反殺,此時的兩族已經融為一體,你殺誰?全是親戚!
武則天的做法,相當于將所有的怨恨都終結在了自己身上,沒有給后代們帶來過多的矛盾。
再加上她死后以皇后的身份下葬,將天下名正言順的歸還李唐,讓后人沒有清算武姓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兩人的做法天差地別。
07
呂后確立的漢前少帝、漢后少帝,得不到皇室和朝臣的擁護。
漢文帝劉恒也不是呂后所立,而是皇室和劉邦舊臣們所立。
這樣一來,他們自己確立的皇帝,自然是擁護的,而劉恒也不會阻止他們向呂后的族人算賬。
劉恒地位的確立,也就徹底判了呂氏的死刑,呂后也被否定。
而李顯的太子地位,是武則天親手給的,她否決了武姓繼承皇位的可能性,此舉意義重大。
選了自己的親兒子繼位,兒子還能對母親趕盡殺絕嗎?當然不會。
即使是在爆發唐隆政變之后,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先后稱帝,他們一個是武則天的兒子,一個是武則天的孫子。
兩人也都沒有對武姓打壓過,相反還十分重用,后宮寵妃有武姓,朝臣的任用上更是沒有絲毫排擠。
08
同樣是出色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手段更為高明,對比之下的呂后,酷烈有余而懷柔不足。
尤其,在處理身后事的問題上,武則天想的十分明白!
那就是,如果一定要把命運,最終再次交給男人的話。
大大方方的把一切都交給兒子,比抱幻想去依靠丈夫及他曾經的勢力,要靠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