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70年代尾巴出生的人,處于農(nóng)村的生長環(huán)境中,那時的書籍是缺乏的,農(nóng)村的教育環(huán)境也很落后。
我讀小學時大部分時間是住在爺爺奶奶家,記憶中爺爺家的南房間里靠床邊書桌下的柜子里面有不少的小人書,這種小人書巴掌大小、左側裝訂、橫著向右翻看,頁面上上面是黑白圖片,下面是兩三行文字。因為爺爺是個很嚴肅的人,我想看這些小人書,并想帶到學校里去看,但不敢開口說,所以常常中午上學前,趁爺爺睡午覺或不在屋子里面偷偷拿上一本或兩本,塞進口袋,帶到學校里面看。那些小人書的內(nèi)容我已經(jīng)記不清晰了,只是知道都是充滿革命熱情的文章,主題是人民群眾不怕艱難困苦、團結友愛,文中還有一些“只要主義真、不怕困難深”這些口號標語。后來,柜子里面的小人書越來越少,有的應該就被我?guī)У酵饷婵础]有拿回來,弄丟了吧。但是爺爺奶奶從來沒有問過我這件事情,長大后我想這件事,爺爺是個很整潔、很嚴謹?shù)娜耍鋵嵥缇椭牢夷眯∪藭鋈タ戳耍侵牢夷懶 ⑴卤唤逃枺瑥膩頉]有說過我。對此,我的心里一直充滿著愧疚和感激。
到了小學4、5年級時,已經(jīng)能看一些厚的文學書了,鄰居姐姐家有本很厚很厚的白話文版的《聊齋志異》,有次她主動借給我看了,真的很好看,那一篇篇怪異荒唐的故事引人入勝,那本故事書借了還、還了借,來回了好多回合,后來都不好意思去找鄰居姐姐借了,印象很深的一次,又想看那本書,在姐姐家磨嘰了好久,中午過去等她洗完碗、做完家務還是沒有開口,最后惆悵地離開了。
慢慢長大了,經(jīng)歷了初中、高中經(jīng)歷過躲在被窩里讀金庸、瓊瑤、岑凱倫小說的年代……
但是童年記憶中這兩件讀課外書的事情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