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分析師第一章復習要點
本節內容每次考試約兩題
一、cache
1、內存編址的問題
32位操作系統內存編號個數是2的32次方
按“字”編址:一個地址占一個字長
按“字節”編址:一個地址占一個字節
2、字、字長、字節、位
位(bit,簡寫為b):是電子計算機中最小的數據單位。每一位的狀態只能是0或1。
字節(Byte,簡寫為B):8個二進制位構成1個“字節(Byte)”,它是存儲空間的基本計量單位。1個字節可以儲存1個英文字母或者半個漢字,換句話說,1個漢字占據2個字節的存儲空間。
字:“字”由若干個字節構成。如果是一臺16位機,那么,它的1個字就由2個字節構成。字是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運算的單位。
字長:字的位數叫做字長。,不同檔次的機器有不同的字長。例如一臺8位機,它的1個字就等于1個字節,字長為8位。如果是一臺16位機,它的1個字就由2個字節構成,字長為16位。
考題中注意單位到底是字還是字長
3、存儲容量
存儲容量= 存儲單元數 × 字長
一般表示:存儲容量為32K×8bit或者主存容量為32KB表示的含義相同即存儲容量是32K,每個存儲單元輸出8位數據
4、映射機制
直接相連:一個主存塊只能復制到Cache一個特定位置
例:Cache容量16KB,每塊大小16B,則主存地址最低4位為Cache塊內地址,接下來10位為Cache塊號
全相聯映射:主存每一頁可以映射到Cache任一頁
組相聯映射:Cache先分塊再分組,通過直接映射確定組號,全相聯映射確定塊號
5、Cache命中率、訪問時間等算式
存取周期:設主存的存取周期為h,存取周期=1/cache速度對主存速度的倍數×h
平均存取周期:h×(1-命中率)+存取周期×命中率
Cache平均訪問時間=Cache命中率×Cache周期時間+內存周期時間×(1-Cache命中率)
6、碼制
原碼:第一位表示正負
反碼:原碼的基礎上負數符號位以外的各位取反
補碼:反碼的基礎上負數加1
移碼:補碼的基礎上首位取反
反碼和補碼可以直接用于帶符號數的運算,移碼適合階碼運算
二、流水線相關
任務總時間:任務分成n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需要時間ti,流水線方式完成這樣的任務k個,完成該任務所需總時間為sum(ti)+(k-1)×max(ti)
流水線吞吐率:單位時間內流水線完成任務數
流水線的加速比:流水線方式所需時間/順序方式所需時間
三、磁盤相關
磁道數=(外半徑-內半徑)×道密度×記錄面數
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內周長×磁道數
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區數×扇區容量×磁道數
平均傳輸速率=每道扇區數×扇區容量×盤片轉速
存取時間=尋道時間+等待時間
四、FLynn分類法
SISD:單指令流單數據流,順序執行的單處理器計算機
SIMD:單指令流多數據流,并行處理機,由單一指令部件控制
MISD:多指令流單數據流,多個處理單元,流水線計算機
MIMD:多指令流多數據流,并行多機系統。MPP(大規模并行處理機)、SMP(對稱多處理機)也屬于
五、RISC\CISC
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僅用LOAD/STORE指令訪問內存,會使用大量的寄存器,采用優化的編譯程序,能有效地支持高級語言。
CISC:復雜指令計算機
復雜指令與精簡指令計算機對比:
1、指令數目:CISC多,各指令的使用頻率相差懸殊,最常使用的指令只占到20%;RISC少,只包含了最常見的指令
2、復雜度:CISC復雜度高;RISC復雜度低
3、指令長度:CISC指令長短不一,增加了譯碼電路復雜度;RISC指令短而固定,譯碼相對容易
4、執行周期:CISC隨指令的變化大;RISC大多在一個機器周期內完成,通常采用流水線技術
5、指令格式:CISC格式復雜;RISC簡單
6、尋址方式:CISC多,支持多達5-20種尋址方式;RISC極少,通常支持寄存器尋址、立即數尋址、相對尋址
7、訪問主存:CISC多數指令可以涉及訪問主存,降低了系統效率;RISC通常只提供Load/Store兩條指令訪問主存
8、通用寄存器數量:CISC少;RISC中大量使用
9、譯碼方式:CISC使用微程序控制;RISC使用硬件電路
10、編譯系統:CISC對編譯系統要求低;RISC對編譯系統要求高
六、中斷的響應時間
中斷的響應時間:收到中斷請求后,停止執行代碼并保存現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