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改編自張嘉佳同名小說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其實這是一個關于,溫暖他人,同時也被他人溫暖的是故事。
四年前的陳末無疑是幸福的,因此也是溫暖的。當幺雞問他,為什么我這么孤獨的時候?他說,他想去一個地方,跟他所愛的人,從邏輯上來說,他的回答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的。但可能是因為當時她還是個溫暖的人,從溫暖的嘴巴里說出的話。即使答非所問。即使不知所云。總還是讓人覺得溫暖。
他溫暖了那時的幺雞。
四年后,陳末失去了他的愛情,也失去了他的事業。
他自暴自棄了四年。他是孤獨的,雖然他每天直播節目,好似有很多人在聽他說話,可其實,沒有一個人聽他在說話。老年癡呆老母親永遠在等她那個明明在身邊卻永遠認不出來的兒子。茅十八這個弟弟混吃混喝不思進取。豬頭的心永遠在大洋的另一端。
自暴自棄的他反而是這個家,永遠的支撐。
可是他真的撐的好辛苦,孤獨的心沉在海底,變成仿佛都永遠不會浮出水面的存在。
幺雞曾經被陳末所拯救。在那一個個孤單而沉寂的夜晚,支撐她在這個大城市里生活著、努力著。
于是默默的,想他念他,愛他支持他。
她的心曾經無比孤獨。直到遇到了陳末。她在陳末最溫暖的時候遇到了他,或者說遇到了他的聲音,于是,被他的溫暖所感染。
四年后,幺雞走近那顆曾溫暖過她的心,發現那里冰天雪地。
于是,她打算用自己那顆不知廉恥也好,沒有自尊也罷,硬撐著的心,去溫暖陳末。
我以前有一個很好的朋友。
我喜歡跟她在一起的原因是她很會安慰人。
我也不記得她安慰我的時候到底說了些什么,但是,只要跟她說說話,總覺得特別溫暖。
我自己是一個比較沉默的人,也不喜歡張揚,不習慣社交。
她則是無論走到哪里,都自帶光環。
大學的時候我與她分隔兩地,我總是在QQ上,在人人上,到處看到她在各處忙碌而又充實的背影。
我是羨慕她的,當然,也深深地為她感動高興,她這么活力又幸福,能被她溫暖,也是應該的吧。
大學畢業,我和她都回到了浙江。
雖然依然不在一個城市,但好在近了許多,偶爾地,我會找她聊天,偶爾地,我也會去看她。
有一次,她在微信上找我了,她說,木木,我最近很不開心。
我本來有事在忙的,但看到她的微信,立馬停下手中的事,問她怎么了,只因她向來是報喜不報憂的,今天說不開心,估計已經不開心很久了。
然后,她說她最近失戀了。
我一驚,她和她男朋友在一起也有兩年了,中間有過吵架,但我看得出他們倆還是很恩愛的,她很愛他,不僅是因為他對她好,也是因為他懂她,他真正地用心愛著她。
這樣怎么會分手呢?
她說是因為距離。
因為她男朋友家并不在浙江,而她爸媽是永遠都不會同意她遠嫁浙江以外的地區的,或者說,就算是在浙江,除了我們家鄉的那個小地方,她嫁去哪里她爸媽都會有意見的,但是,如果是浙江以外,她爸媽可能就是不止是有意見了,是堅決地,是不會妥協地反對。
她很愛她爸媽,也很孝順。
以前,我聽說這樣的故事,常常會理所當然地覺得,如果因為父母的反對而放棄愛情,是懦弱,是不夠愛的表現,可是,當真的有這樣一個事例放在我面前,我無法這么簡單粗暴地下一個判斷。
她說她已經好久沒有好好睡過覺了。
她說,面對每周從異地坐高鐵過來陪她的男朋友,常常會覺得很愧疚。
不忍心說分手,可是,一段明知沒有結局的故事,時間越久,只是越增加傷心的程度。
她選擇了快刀斬亂麻,可她自己并不比男朋友更能接受這個結局,或者說,因為是自己提出的,她甚至連在人前表現難過的權利都沒有。別人只會說,這不就是你想要的嗎?
于是,她在人前還是一樣的嬉笑打鬧,可是沒有人知道她心里的苦。
聽她的語音,還跟從前那個安慰我的聲音一樣,可是,也有一顆孤獨的心。
推薦指數:三顆星不到一點。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調調的青春小說的,可是當有真人來演的時候,有點尷尬癥發作,可能是因為很多東西,只可意會,當言傳時便會失去那種神韻,那種想象,因此,我也不太看那些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尤其是我自己原來很喜歡的小說,一般我都會避開,因為我是有點原著黨,不過這本小說,我剛好沒看過,于是手上剛好有電影票就去看了。說不上喜歡或者不喜歡,看的時候,我也哭了,但還是尷尬癥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