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路上這些雷你踩過嗎?你了解自我成長的法寶嗎?
? ? ? 在當今這個互聯網信息泛濫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從積極正面的方向來說,這是好事,人學習更加便利了。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碎片化的知識到處都是,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會迷失在各種各樣的學習課程里面。學了一大圈下來,發現自己也沒有多少的提升,也沒有多大的收獲,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有問題。我這么好學怎么沒啥效果呢?曾經的我就有這樣的疑惑。通過漫步人生專注論壇的學習,我才發現了自己問題的癥結所在,缺乏明確的學習方向,學習是三分鐘熱度淺嘗輒止式的學習,僅僅滿足于獲取知識,屬于只學不練的假把式,自然就沒有多大的收獲和提升。記得有這么一句話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 ? 明確學習方向是是有效學習的前提,獲取相關的知識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刻意練習是有效學習的保證,總結復盤是有效提升的關鍵所在。這四個方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缺少任意個環節,你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自我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我曾經踩了下面的雷:
第一,學習隨波逐流。 選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現代社會,學習內容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比較熱門的課程,如時間管理、演講與口才、手繪思維導圖、國學經典、兩性關系、身心靈成長、傳統文化、健康養生、跑步運動等等等等,這些課程在各種各樣的網絡平臺都可以找到,比如千聊直播、花椒直播、跟誰學、滬江網校、yy平臺等等,有免費的,有付費的,如果你沒有自己明確的方向,就好像趕趟一樣,這也想學,那也想學,今天學學這個,明天學習那個,迷失在各種各樣的網絡課程里,表面上你很好學,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但感覺學習沒啥效果,自身沒啥明顯的提升,您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出了問題,為啥我這么努力卻沒有效果呢?問題的根源就在于你的學習缺乏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不明白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所以盲目的去學習,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還給自己貼上一個“好學”的標簽,屬于典型的低品質勤奮者。
第二,三分鐘熱度,淺嘗式學習。由于學習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大腦往往會對新事物充滿的熱情,剛剛接觸新事物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內啡肽,覺得這個東西非常好,這是我想要的,這是我想學的,然后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很快,你的熱情在消退,學習的積極性在遞減,最后不想學了。最終因為自己的中斷學習,也沒有學習出個所以然來。現代人相當的浮躁,總想著速成,快速掌握某個方面的知識,事實上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速成。
? ? 第三,光學不練,紙上談兵。很多的人,在學習學習理論知識方面很投入,又是聽課又是做筆記,又是畫思維導圖,基礎工作做得還不錯,但是呢,沒有真刀實槍的去操練,僅僅停在理論知識的掌握方面。為踏上工作崗位的成年人來說,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掌握理論知識,而是為了真正提升我們的能力和素質,讓我們的生活發生真正的改變。僅學習理論知識,不去刻意的練習,自然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理論學習+刻意練習這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基礎工作,必須兩條腿走路,缺乏任意一條都不行。弟子規里面講,“不力行 ,但學文,長浮華 ,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意思是說,我們的老祖宗就諄諄告誡我們要做到理論學習和刻意練習有機的結合。
? ? ? ?第四,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理論指導行動具體效果如何,還要結合實際。因為理論畢竟是普世性的理論,在個體身上發揮作用,還必須結合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這就提醒我們在根據理論進行踐行的過程中,不斷的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去總結反思,發現自己做的好的方面,不足的方面,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快速的成長和提高。如果一味的完全按照書本上的知識去練習,完全的照抄書本上的真實,只能是趙括式的紙上談兵。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別人教的方法和理論,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別人所談到的效果在別人身上能夠達到,落實到我們自身的情況就不一定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這也就是說我們要結合自身的實際,運用別人教給我們的方法,邊實踐邊反思邊提升。既要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真正讓自己的每一步走得穩健踏實。
那么針對這些成長路上的雷又有哪些有效避免的法寶呢?
自我成長路上的五大法寶
1、專注。當你明確了你的努力方向之后,你就要把自己的專注力持續專注在明確的努力方向上。比如目前我的努力方向就是漫步人生,我專注的焦點就是漫步人生所教給的每一個點、每一個理念、每一個方法、每一個習慣,先掌握基本的相關知識。讓我有了明確的方向,我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就不會不會跟著別人隨波逐流,處淺嘗輒止式的去學各種各樣的東西,那樣只會白白浪費我的寶貴時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根據7+2-2的法則,一個人同時專注的事項不能超過三項,最好一個階段只專注一項,專注一項就有可能讓這項內容深入到你的潛意識,讓你的潛意識自動發揮作用,幫助你更好地掌握這項內容。
2、重復。羅賓浩斯記憶曲線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會隨著學習時間的流逝而遺忘我們曾經學過的內容,這就需要不斷的重復我們學過的內容。反復的重復,不斷的修改完善,是我們真正能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我在學習國學經典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易經讀一百遍或者聽某一個音頻100遍,理念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起初,我覺得這根本不可能,一本書怎么可能讀一百遍呢,這只是一種夸張的說法而已。但是自己真的聽話照做之后,發現真的效果要比你單單看一遍兩遍,收獲大多了。當一個音頻被你反復收聽多次的時候,就能真正掌握音頻里面所講到的每一個點,并把這些點串聯起來。如果僅僅聽一兩遍就不聽了,感覺大腦的遺忘規律,很快這些知識你就忘記了。不過聽夠一百遍,音頻的內容可能你已經能夠爛熟于心,即使你不能全文一字不落的背誦出來,但是音頻里說的每一句話你基本上聽了上句就能對上下句。一本書讀夠一百遍,基本上可以達到朗朗上口輕松應對的程度。我和孩子把《孝經》讀了一百遍,當讀到60遍的時候,孩子基本上就能全文熟練背誦。
3、刻意練習。知識在于運用,學了就要習。反復習才能真正的達到知行合一。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那么這樣的學習對我們成年人來說就沒有意義。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做得不好,但是需要我們的爛開始,隨著做的次數的不斷增加,我們會做得越來越熟練,做得越來越好,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刻意練習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關鍵環節,缺少這一環知識僅僅是知識,不能發揮出真實的價值。
4、實時復盤。
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實時的復盤及時總結發現,我們做得好的方面、做得不足的方面,以及我們如何改進才能做的更好。也就是所說的要抬頭看路,刻意練習是埋頭拉車,實時復盤是抬頭看路,二者有機結合,最終通往成功。
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思則罔。邊學習,邊思考,邊實踐,最終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