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事干在追《翻譯官》,喬菲在見到好閨蜜嘉怡的男友高佳明表現出“我不贊同你們在一起”,結果弄得嘉怡誤會,眼看友誼的小船搖搖欲墜。不由得想起了曾經的自己。
大學的時候我和笑笑、波波是一個寢室的好姐妹。笑笑和波波同時和一個男人糾纏不清。具體愛情關系一個符號你就懂了:波波→男人→笑笑。對!就這么一個言情劇中常見的三角戀劇情,然后波波和那個男人曖昧多年之后,最終以笑笑被追上而告終。不過狗血的是,同住一片屋檐下的我成了一塊夾心餅干,里外不是人。說多了笑笑會覺得我多事,說少了波波會怪我怎么不講義氣。
最終我搬出寢室,痛定思痛。在以后的日子里,通過摸索實踐我終于頓悟了當年怎么也弄不明白的一些閨蜜間為人處世的真理。
真理1:你必須知道,閨蜜BF不可欺
閨蜜再好,你和她也隔了一張床。這話說的很露骨,但確實是真理。肉體關系對女人來說不是必要,但也比陪她聊聊天排解郁悶的你重要得多。簡而言之:重色輕友。這實在是人之常情。
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女人和女人最好不過一輩子閨蜜(les除外),但女人和男人最好則將會組建另一個家庭,這是本質上的區別。
在女性交往中過分膨脹自我是不可取的,而敏感話題如:
? 我覺得他不夠好;
? 我覺得他配不上你;
? 我覺得他怎么樣… …
難道你沒有發現都是“你覺得嗎?”難道你沒有發現你在幫你閨蜜決定人生嗎?難道你以為你是我閨蜜就可以對我的人生指手畫腳嗎?
你以為的終究只是你以為而已。
你可以在她被男人欺負的時候站出來,你可以在她難過悲傷的時候借個肩膀給她靠,但你不能幫她決定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她們有選擇的權利,就算她真的找了一個你覺得“很渣”的男人,那也是她的選擇,她的生活終歸還是要她自己負責。她不是你,你可以陪伴,但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幫她做決定。
否則,你活該被人“嫌棄”。
真理2:你必須知道,女人不要就是要
不知道誰說的;“女人的不要就是要。”至理名言啊,如果你閨蜜和你哭訴那個男人怎么對她不好,怎么虧待她的時候千萬別覺得他倆完了。真正心死的女人是不會再把“那個男人”掛在嘴邊的,舉凡還在抱怨中的女人一定會“藕斷絲連”。
再深層的一個問題是,你聽到的都是你閨蜜口中的他怎么樣,從頭到尾都是你閨蜜眼中的他,而不是一個真實的客觀的人。沒有真實了解的東西都存在欺騙性,你不能指望他們在吵架的時候,你閨蜜還能記得她男友的好是不是?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因為片面的論述就對一個你不太熟悉的個體下結論,這種武斷的行為簡直就是自找死路,活該被“嫌棄”。
當別人和你抱怨他男友怎么樣的時候你要清楚的明白,她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別被表象騙了,什么“你怎么都說他好話”“你是我閨蜜怎么不幫我”諸如的埋怨都是假的,她此時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聽她吐槽的人而已。
記住,女孩子和女孩子在一起,根本就是一場“權力的游戲”。
真理3:你必須知道,你只需關注自己
女人總是感性的。每當有人抱怨男人如何如何不好的時候總會帶入自己。所以,其實所謂的我都是為你好,其實并不是為了她好而是你帶入自我之后的假象。
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也不同。
在交往中不過度干預別人,同樣也是一種適度的尊重。你必須理性的認識到你關注的到底該是他們之間的戀情,還是你閨蜜的心情?情人之間的事情,外人永遠是外人。與其去武斷評價,先關注她的需要和喜樂更重要。
說白了,在她需要的時候告訴她你永遠和她在一起就夠了,別的都是廢話。
分享一些閨蜜抱怨時候的萬用回答:
? “不管你做什么決定,我都支持你。”
? “肩膀給你靠,想哭就哭吧。”
? “你放心,不還有我嗎?”
再次重申,她的人生不需要你做決定,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而在面對這段閨蜜情之前,你的所有,你的生活,必須對自己好,堅持對自己好,對自己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你愿意畢業后去往大理,就為了看一眼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那就去吧,不要為了姐妹情、為了異地男友、為了爸媽決定在年輕時候去放棄自己喜歡的一切。
真理4:你必須知道,真朋友永不分離
當年我搬出寢室之后,笑笑就和我斷了聯系。但是波波卻主動給我電話,請我吃飯還和我道歉說:“我心情不好啊,你不要怪我啦。”畢業后,我倆雖然分割兩地卻時不時的會聊天打屁。
異性的交往很復雜,同性交往其實也不簡單。但是最終的定律都是大同小異的。有些人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未必能獲得真朋友,有些人自由灑脫、任意妄為反而能夠得到一生知己。其實,真朋友一定不會在乎你一兩句話的對錯,他們看到的是你這個人本身的閃光點,欣賞的也是你的內在美而不是外表的“八面玲瓏”。
要相信,因為是一樣的人所以最終會走到一起。所以展示真實的自己遠比瞻前顧后要來的容易獲得真正的肯定。既然我們不能指望讓所有的人都滿意,那就讓真的喜歡我們、愛我們的人快樂吧。
大浪淘沙最終存留住的人,一定是你最好、最真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