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這部電影感覺有些神秘,實則是關乎心理成長的好看電影,對我們的人生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影片中美麗的女孩莫娜·格雷自幼于數字結緣,熱愛數學的父親引領她進入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字王國,直到某一天,父親因奇怪的病癥失卻了往日的風采,而莫娜心靈世界的大門也漸漸關閉。成年后的她沒有追求,沒有社交,沒有工作,母親將她趕出家門,讓她自己租房住,并幫她聯系一份數學老師的工作,迫于生存壓力,莫娜還是硬著頭皮走進了教室,成為一群三年級小孩的老師。在此期間,她結識了母親患癌癥的小女孩麗莎以及喜歡她的教師本·史密斯。
莫娜父親的病,讓他總以為自己快要死了,莫娜自己也整體活在害怕父親死去的恐懼中,她用數字來填充自己的孤獨寂寞,她想要犧牲自己拯救父親,讓父親早點好起來。影片開頭,父親的童話故事,王國人口爆炸,國王要處死面包師傅家人,父親不得不提出砍去每位家人的肢體以替代死刑。于是,小女孩失去了她的腳。
我猜測莫娜父親是患了抑郁癥,劇中有提莫娜父親的病需要看心理醫生,抑郁癥病人的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糾結、內耗、自我攻擊,但這恰恰是他的"自我"這部分有缺損的表現。
莫娜買來放在教室里的斧子,用來提醒她自己需要為父親犧牲,犧牲她的自我,另外一方面她是不愿意犧牲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犧牲了自我,內在小孩受傷,童年的創傷、受傷的內在小孩,會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后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財富、家庭的各個層面,讓我們不停的陷入創傷的限制,重復創傷的模式。她是喜歡本·史密斯,卻選擇逃避,不敢面對。
直到在學校的一場紛爭中,麗莎媽媽去世,麗莎在傷心絕望中撞傷自己的頭,斧子砍傷了莫娜的腿,那一刻,她意識到,這一刻,除了她自己,沒人能幫助她,她是大人了,生命比數字更復雜,逃避到數字的空間里并不能讓自己更幸福,不孤單。她和麗莎同病相憐,這種看見彼此的孤單也起到了療愈內在小孩的左右。
她撞見瓊斯先生戴著42,撞見他遇到愛情,墜入愛河的瓊斯先生發現除了數字,生命中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同時也解開了對瓊斯先生的誤解,她才發現她從來沒有做自己。
意識到父親的問題需要他自己面對,她不再選擇犧牲自己,最終,事業愛情都獲得了豐收,麗莎更喜歡和他們一起生活,她也享受和麗莎在一起的時光,她也領悟到,愛不代表要犧牲自己。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這樣,在保護層下戴著面具生存,在愛人,孩子,朋友,甚至在自己面前沒有做真實的自己。
很多父母一味沉浸在“我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感受中,享受著“自我犧牲式”的親子關系,其實才是對孩子的傷害。照顧好自己,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在生浩浩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我該如何去愛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沉浸在焦慮,悔恨,愧疚之中,我是否要為他犧牲我自己,為給予他一個完整的家而委屈求全。后來我才意識到,犧牲并不能更好的愛他,我要做的是更好的愛自己,成長自己,人,生而孤獨,具有獨立的精神世界,都有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自由,更有認知自我的必由之路,成長就意味著拋卻無意義的依賴、放棄、逃避和附和。
接管自己——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我就是我的父母,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選擇,按自己的態度生活。
然后我告訴自己內在的小孩:你放心,無論發生什么,我都會在你身邊。我愛你,沒有任何條件,只是因為你是你。無論你是胖是瘦,是優秀還是普通,我都會愛你。
那一刻,我跟自己和解了,也跟父母和解了。我好像真正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擁有來自內心的愛與幸福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滋養我自己,也可以滋養我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