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生的尤物我們要求蕃盛,
以便美的玫瑰永遠不會枯死,
但開透的花朵既要及時凋零,
就應(yīng)把記憶交給嬌嫩的后嗣;
但你,只和你自己的明眸定情,
把自己當燃料喂養(yǎng)眼中的火焰,
和自己作對,待自己未免太狠,
把一片豐沃的土地變成荒田。
你現(xiàn)在是大地的清新的點綴,
又是錦繡陽春的唯一的前鋒,
為什么把富源葬送在嫩蕊里,
溫柔的鄙夫,要吝嗇,反而浪用?
可憐這個世界吧,要不然,貪夫,
就吞噬世界的份,由你和墳?zāi)埂?/p>
梁宗岱譯
事先聲明:本人將逐一解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而在這個系列,筆者將自稱為L先生。
L先生認為本首詩的對象就是伊麗莎白一世。
“天生的尤物”“美的玫瑰”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美貌,這也是下文“你”為什么要生育的一個原因。
“蕃盛”即要求開枝散葉、子孫滿堂。“不會枯死”即趁著年輕,多生孩子,不要等到年齡大了,不能生育。
“但開透的花朵既要及時凋零,就應(yīng)把記憶交給嬌嫩的后嗣”,人終有一死,“你”年齡大了,陽壽將近,就要安排好后事,把“你”沒有完成的事情,傳承給后代,讓他完成你的心愿。
“但你,只和你自己的明眸定情,把自己當燃料喂養(yǎng)眼中的火焰”,“你”的眼中只有自己,“你”只愛你自己,“你”用你的美貌追求權(quán)力、財富、愛情,為了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你”把自己當作手段,來滿足自己無底的欲望。
“和自己作對,待自己未免太狠,把一片豐沃的土地變成荒田”,“你”錯過了自己年輕的時候,現(xiàn)在老了,身體不行了,甚至不能生育了。
以上是對本詩上半部分的字面解讀。
接下來,L先生將深挖這首詩的內(nèi)涵。
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
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
詹姆斯一世(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
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莎士比亞生平只經(jīng)歷過伊麗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兩任君主。所以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其以伊麗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為對象,是完全可能的,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歷史上,伊麗莎白一世終生未嫁,沒有子嗣,又被稱作“童貞女王”。而這些很符合本詩主人公的條件。
真實的伊麗莎白一世美不美,L先生不作評價。但她身份高貴,地位超然,是一國之君,作為女性,她理所應(yīng)當是美的,而且應(yīng)該是最美的,權(quán)力賦予了她美貌。同時,身為女王,她也有生育子女,作為繼承人的義務(wù)。
“你現(xiàn)在是大地的清新的點綴,又是錦繡陽春的唯一的前鋒”,這兩句話比較抽象,L先生理解為是指伊麗莎白一世的功績。
“為什么把富源葬送在嫩蕊里”這句話看譯文比較難理解,L先生參考了下列翻譯版本:“你竟在自己的蓓蕾里埋葬你的子孫”(梁實秋譯);“你卻于自身蓓蕾把美質(zhì)掩藏”(曹明倫譯);“你卻在自己的花蕾里埋葬了自身”(屠岸譯)。貌似還是說“你”即伊麗莎白一世沒有留下子嗣,浪費了大好的基因。
“溫柔的鄙夫,要吝嗇,反而浪用?可憐這個世界吧,要不然,貪夫,就吞噬世界的份,由你和墳?zāi)埂保驹姷南掳氩糠侄急容^抽象,從中文譯文來看很難把握。但L先生從直覺來理解,應(yīng)該是說伊麗莎白一世自己沒有子嗣,但在執(zhí)政期間不斷發(fā)起戰(zhàn)爭,犧牲了英國千千萬萬的人,而這些人都是他們母親的孩子。在伊麗莎白一世統(tǒng)治期間,英國國力空前強盛,被稱為“黃金時代”,其有稱霸世界的野心,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伊麗莎白一世的領(lǐng)導(dǎo)以及英國無數(shù)母親的孩子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