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無商不活,國無商不興。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的重要軟實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而優化營商環境是否到位,直接反映一個地方黨風、政風和社風,也直接關系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紀檢監察部門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履行監督職責的重要內容,緊盯重點環節節點,從嚴從實開展監督檢查,以實際行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做深做實。
坐實政治監督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優化營商環境的政治自覺。始終堅持把政治監督擺在首位,緊緊圍繞服務保障雙“一號工程”強化監督、推動落實,不斷增強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督促紀檢監察干部自覺把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爭當營商環境的守護者、行動者、推動者。
強化專項監督優化營商環境。堅持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緊盯服務保障企業這個關鍵,針對企業在辦事辦證辦稅等方面遇到的各種痛點難點堵點,向全體市場主體發出公開信,公布專門投訴舉報電話,積極引導其向紀檢監察機關投訴舉報,彰顯紀檢監察機關從嚴整治營商環境的信心和決心。對在監督執紀執法等工作中發現的黨員干部和國家公職人員在涉企審批、監管、服務等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綜合運用約談提醒、組織處理、紀律處分、通報曝光等方式嚴肅追責問責,持續釋放誰破壞營商環境誰就要被嚴懲的強烈信號。
落實監督執紀優化營商環境。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通過實地走訪、明察暗訪、廉政談話等方式對相關執法及窗口部門開展專項監督,對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不嚴不實及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著力糾正超審限辦案、消極執行、推諉扯皮等“四風”問題。落實分管領導的“一崗雙責”,倒逼紀檢監察干部轉變思想觀念,改進工作作風,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