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有事回家,早上9點從上海出發,快到家時已經接近12點了,當時剛從汽車站出來,大晚上的離家還有10幾公里的路程,幸好車站口停著很多輛出租,他們都是晚上才出來拉活兒的。為了防止被宰,我提前從手機滴滴客戶端上看到,到我家大概需要50元,我想,只要不高于60元我都很樂意接受的,一出門我就被一個的哥給叫住了,當我說了我家的大概地址后,的哥很爽快的說50快錢好了,我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在路上,司機師傅一直在想方設法地跟我搭話,雖然我對那些話題并不感興趣。司機師傅也算是一個跑遍全國的人了,天南地北的很多地方都去過,就連我上班的地方他也有所耳聞,在我看來,一個經常在外闖蕩的人應該是一位有見識的人吧,然而,當車子離開寬闊的大道,走在我們家的鄉間小路時,他已經開始不停有所抱怨,“原來沒想到會這么遠”,卻又很誠實地認識我們附近的廟會。當車子開進了我們村口,司機師傅突然要求我多加十塊錢,加錢事小,可是大半夜突然被這么一要求,原來的約定變了,心里也不爽。
仔細想想,不如說司機師傅從一開始就打算要宰只肥羊了,因此一路上一直在用各種話題套我的話,看我對他的話題并沒有太高的關注度時,同時也在判斷我被宰的可能性大小,等送達了目的地,他的套路也就基本鋪設完畢。
并非沒有出租運營證書的私家車接拉客人就算是黑車,還有一種黑車出現在夜晚,白天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出租車,等晚上換了班,這些合法的出租車就開始想方設法得為自己賺取加班費了。因為白夜倒班,出租車車主的名字往往并不是自己,那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我在上海虹橋機場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當我乘火車晚上抵達虹橋車站后,本想開一輛evcard回安亭,但機場到電動汽車租賃網點還有一定的距離,我決定打的過去,上了一輛出租車后,司機師傅一聽說這個地方就開始搖頭,呀,這個地方我不認識,你給我導航吧。
好吧,你不認識我認識,在我還沒來得及打開導航的時候,車子已經啟動了,再一看導航,呵呵:
“司機師傅,你走反了。”
“哦?是嗎。”
緊接著,司機師傅繞著虹橋火車站兜了很大一個彎后終于回到了正確路線。
無獨有偶,我在浦東同樣遇到類似的情形,同樣都是在深夜,不過當司機師傅提出他不認識路線時,我清清楚楚地告訴他怎么走后,我就被司機師傅拒載了,理由:太遠了。此時他一定在想,原來這小子對這里的路線這么熟悉啊。
之后我就發現,原來當一個出租司機想要宰你一頓時,最開始說的都是“我不認識路啊”。緊接著,他們要么會趁你不注意拐到一條錯路上,要么跟你東拉西扯分散你的注意力,或者最后干脆跟你打情感牌。我也知道你們大半夜出來跑的不容易,但大家都不容易,我也是上夜班上過來的。
如果你想避免掉入這種陷阱,就不妨在上車之前明明白白地跟司機師傅講明白你要去哪里,要走哪條路線最方便省錢,需要收多少錢,你認為合適咱就走,不想去就換一輛車,但是有一點,到了目的地就不要再隨意抬價。
畢竟,哥想坐的不是最便宜的車,而是要放心,要舒坦。
最后插一條大家對上海商人的印象。
有這樣一個段子,全國各地的生意人大多都喜歡跟上海商人打交道,南方人太小氣,北方人太節約成本,唯獨上海商人,在談判的時候總是跟你據理力爭,但一旦把商品價格定下來,就會一分價錢一分貨,很嚴格地按照約定要求供貨。
這,就是一種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