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育者,受疫情的傷害很大。每次被疫情防控搞得頭暈腦脹、腳不沾地時,就不停的反思自己能力太差了,“忙,就是能力不行”嘛;每次停課過后的復學,看到學生們因為看手機太多,更加空洞和呆滯的眼神,我就只能“欲哭無淚”的把網課教學內容再重新講一遍;每次疫情過后,總有成績下滑的優秀生和網癮難戒的學困生,請家長、收手機、心理疏導這些事情搞得我手忙腳亂、精疲力盡。
想明白了,教育是選拔,原來疫情也是選拔,是不是我們要和疫情握手言和呢?
既然教育和疫情都是在選拔自律又勤奮、實干有思考力的人才,可能順便又加上身體強壯這一條,那么為什么要擰巴呢?
大學和高中的學齡段,經過了中高考的選拔,有了一定的自控力和是非對錯觀念,他們需要線上資源的輔助,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所以他們的線上教學是有必要的。
而小學和初中的學齡段,甚至幼兒園和課外培訓班,你們就歇歇吧!別再搞什么線上課程了,真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呀!不上網課,有很多孩子根本碰不到手機,網課期間有太多孩子分屏打游戲、登錄社交軟件和追劇,家長根本無法得知。因為上網課,很多學生視力大幅下降;也因為上網課,小學生提前迷上打游戲和初中生使用手機網戀的有多少,我想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不如一線老師見的多。
講真,對于需要終生學習的我們及后代來說,三五天或者三五周的自主學習不算什么。而學校的課堂真的不是每節課對所有孩子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可能幾分鐘專注的思考就勝過一節課老師“舞槍弄棒”的組織教學。
當然個別自制力強和家長靠譜的孩子除外,所以建議加強各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自主學習遇到不明白的主動問老師,利用微信或者QQ的平臺保障“有疑必問,有問必答”,足夠了。
其實不愛學習的孩子的問題不是網課能解決的,甚至在學校面對面上課都沒用,怎么能指望給一個手機就逆襲了呢?建議這部分家長利用隔離時間,和孩子溝通,爭取改變,當然是家長和孩子同時改變,這可能才是真的學習了。
當然如果上課的設備不是普通手機和電腦,而是專用的上課軟件,可以更好的進行課堂互動,可以管控住孩子的屏幕使用權,那又另當別論了!那時老師們,特別是名師資源的共享會更快捷,一些在網課上放視頻的老師可能就被取代了。
這樣的理想,什么時候實現?沒有實現之前,如何面對這時時反復的疫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