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晚上孩子突然把手拿過來說:“媽媽,我手里有個黑黑的”。我看到后反應可能是竹簽之類扎手上,立馬說:“媽媽拿個針來給你挑一下”。結果小孩開始哭起來,然后跑到陽臺那邊把玻璃門拉上。
PD運用:連接,共情。孩子哭起來后我沒有像以前命令式方式讓他把玻璃門打開。我開始運用PD方法先連接,對孩子說:“寶寶,過來媽媽抱抱你”但是孩子還是哭沒有反饋,我又說了一遍,還是不行。然后開始按照老師講的說下一句,我說:“寶寶,媽媽想(需要)你過來抱抱。”孩子開始自己打開玻璃門進來。進來后我抱著他,我說:媽媽知道你剛剛是害怕針,害怕疼,對嗎?(共情)他說:“嗯”。我接下來告訴他:“這個竹簽扎手里事件長怕腫起來,你是想腫起來還是讓媽媽挑下看看。小朋友很自然回復我:媽媽幫挑下。同意后我告訴孩子:“相信媽媽,媽媽不會弄疼你的”一會后順利挑出小小的一點東西。后來他自己又發現一個黑黑的,直接就是:媽媽,你幫我挑下看看。結束后問我:媽媽,我是不是很乖。我告訴孩子:“你本來就很乖,剛剛表現的是很勇敢。”寶寶很棒。
感受:學著冷靜的和孩子連接起來,然后再共情,孩子不抗拒,媽媽也很平靜。但是自己PD語言的表述還需要加強。
事件二:給孩子泡腳時候他說等會去聽火火兔故事,我說:媽媽把火火兔送去工廠維修了。這下小朋友說話有些哽噎,我估計是他有些難受就開始運用PD。
PD運用:共情。我說:媽媽看的出你有些傷心,是因為媽媽沒有提前告訴你直接把兔子寄走了,對嗎?他說:“嗯”我開始解釋為什么寄走?!靶⊥米拥倪B接線壞了,需要工廠的叔叔給他連接好,你就可以聽網上的故事了。你看手機壞了需要手機工廠叔叔維修,人身體壞了,需要醫生維修,所以小兔子連接線壞了也要去維修?!保ê孟駴]有說出孩子的感受)我還告訴孩子:媽媽下次動你的東西前一定先問問你的意見,好嗎?媽媽抱抱!
感受:抱住孩子的那一剎那,我頓時淚奔。覺得我們能平和的處理一件事情原來這樣容易。突然意識到,我去學PD其實不是去學習怎么教育孩子,而是我自身原因才導致孩子的膽小等問題,要改的是我自己。孩子看到我哭,問:“媽媽,你怎么哭了”我說:“因為媽媽以前做的不好”孩子說:對,媽媽小班還打我屁股(其實我一般就是摸摸)我解釋說,“那是媽媽喜歡你”他回我:“喜歡我可以親親我啊”我抱著孩子問“你能原諒媽媽嗎?以后媽媽和你好好說話?!焙⒆狱c點頭!這一刻覺得自己也釋放了。希望自己能繼續踐行PD,找到自我,做個溫和而堅定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