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大光明走上朝堂稱帝的女皇帝,她改唐國號為大周,并取名武瞾,意為日月凌空,君臨天下。武則天在位期間做出了很多的政績,繼貞觀之治之后將唐朝帶上了另一個巔峰。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舉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來成為開元時期的賢相。唐中期的宰相陸贊揚武則天善于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
在經濟方面,她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于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準。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里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采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武周時期的交業事業,亦相應發達。
在對外戰爭方面,她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采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現在,長壽元年(692),武則天批準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并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杰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蕃,一舉收復“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勤、碎葉),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長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置北庭大都護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女帝,她沒有給自己撰寫任何的功德碑。要知道古代帝王都很重視自己死后后人對自己的評價和功績的界定.有些帝王除了為自己大肆修建豪華的陵園之外還會刻制大量的功德碑,來彰顯功德,但是像武則天這樣一位千古女帝,竟然只在自己的陵墓前立了一面無字碑,難道她真的想要將功過讓后人來評定嗎?
其實我覺得這只是武則天英雄遲暮的無奈之舉。其一,武則天雖然建立了大周,但是在眾多的百姓和大臣心里,他們或許都認為是她篡奪了唐朝的江山吧,心里面還是希望著有一位李家的龍子龍孫可以強勢歸來帶領他們重振李唐江山,在這樣的心態下,就算她為自己刻再多的功德碑也是沒用的,因為后人根本就不會認同他的功績;其二,在她死后,她的大周江山肯定要交還給李唐子孫的,而自己的幾個兒子都被自己像傀儡一樣操縱者,對自己這個母親,肯定懷有不小的仇恨,在自己的墓前立碑做傳,只是不斷的提醒他們曾經自己的母親是怎么對待他們的,這樣有害無益;其三,武則天當政期間,固然做了不少為國為民的好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任用酷吏,高壓對付朝臣和百姓,她寵信男寵,這些在古代社會,都是不容于當時的社會的,現在她手上有權力,這些人只能放在心里,不敢說出來,但是她死之后,這些肯定就是罪名,如果立功德碑這些肯定要被翻出來的;其四,武則天作為千古女皇,她的胸襟和眼界肯定是常人無法揣度的,她一方面對自己的功績很有信心,一方面也認為是非功過不是由自己來界定的,當由后人來書寫,所以立了一塊無字碑來讓后人評定自己的功績!
無論怎么說,武則天作為中國第一位走上歷史前臺的女皇,固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她的功績也是任何人無法抹殺的,千古功過誰人說,或許歷史留給我們的,就只有那一面無字碑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