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之死
回聲會像小鳥一樣答復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鮑?帕斯捷爾納克
他獨特的嗓音在昨天沉寂,
小樹林的交談者棄我們而去。
他化作了供麥穗成長的生命,
或變成纖細的,為它們唱著圣歌的雨滴。
所有花朵,盡塵世所有,
都為了迎接這死亡而競相怒放。
但這里霎時變得一片寂靜,
在地球——這個有著樸素名字的行星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赫瑪托娃
這是俄羅斯詩歌的“月亮”阿赫瑪托娃獻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帕斯捷爾納克先生的一首詩,他因《日瓦戈醫生》榮獲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本書情節跨越幾十年,從帝俄沙皇時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作者并不刻意以宏大敘事如《戰爭與和平》那樣描寫幾大貴族家庭事件,而是以小人物既日瓦戈醫生的視角看待幾十年來風云變幻下小市民的生活變遷與悲歡離合,主線劇情描寫的是日瓦戈醫生和原配冬妮婭,紅顏知己拉拉,再婚夫人馬琳娜四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俄國地處北方極地,惡劣的生存環境與東正教的流行造就了俄國人悲天憫人的宗教思考,同時對女性的描寫也與其他國家的文學截然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中娜塔莉亞的形象,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中喀秋莎的形象,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中盧克麗婭的形象,女性形象往往代表著高貴、圣潔,如同圣母瑪利亞一般,是美的一種化身,以及本書中三個女人形象,都表現了這樣的美,她們幾乎也是愛情、母性、圣母的化身。帕斯捷爾納克雖然以日瓦戈醫生為書名,然而筆者認為冬妮婭、拉拉、馬琳娜形象更為耀眼,猶如一片白茫茫的西伯利亞冰原中三朵玫瑰,無論是太陽的金色光芒還是北極的絢麗的極光都無法遮住三朵玫瑰的芬芳與色澤,甚至西伯利亞零下五六十度寒風都無法吹折玫瑰。
小說的主角日瓦戈童年是不幸的,父親破產后他被親戚收養又轉到了陌生家庭生活,不斷的更換著住所,當時動蕩的社會和各種涌動的思潮社會環境下成長造就了懦弱的性格。成年后他天生文采斐然,深邃而有豐富氣質的女人更能吸引日瓦戈。他既想要追求有極具個性的對象卻無力反抗現實,被生活推著往前走,因此三個女性的不太好的結局與日瓦戈是脫不了干系。
冬妮婭和日瓦戈的故事。
她和日瓦戈是青梅竹馬,互相知根知底,并沒擦出愛情的火花,甚至日瓦戈也沒有意識到冬妮婭的魅力,直至在冬妮婭家人安排他們的婚事之前在一個舞會上他才體會到“心醉”的感覺,冬妮婭一個勁兒的用很容易剝皮的橘子解渴,用手帕擦干黏膩的指縫和汗水,轉彎時候調皮的握了一下他的手把手帕留在日瓦戈的手心里并嫣然一笑,他把手帕緊貼在嘴唇上感受到了從未體驗過的新鮮的一種感覺。我想此刻日瓦戈已經沉浸在這種曖昧的氣氛中已經愛上了她。但是這并不是真的愛情,只是在冬妮婭營造的氛圍環境下他荷爾蒙爆發的結果,果然在拉拉一聲槍響中把他拉回了現實,舞會中開槍的女子一定有她不平凡的故事,日瓦戈的愛情已經消融了,冬妮婭開始不重要了。
婚后的冬妮婭并不是沒有意識到丈夫的心思在那個不平凡的拉拉身上,希望能挽回他的心,因此在給丈夫信件中很大度的說不用擔心自己和兒子的未來,會培養好兒子……日瓦戈此時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在回信中指責冬妮婭多疑,卻轉身之間和拉拉告白,在他的眼里冬妮婭的愛情是太無足輕重,隨意的被踐踏著,迫于兩個家庭的壓力最終沒在一起。冬妮婭之賢惠無論在食物短缺的莫斯科家里還是去西伯利亞生活的鄉下路途上安排的都是井井有條,她并沒有什么錯,只是遇人不淑。
冬妮婭受日瓦戈身份牽連被迫帶著兒子漂泊于國外,出國之前給日瓦戈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也是她精確的分析了兩個人愛情悲劇的原因,信中說到“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愛你而你不愛我……我喜歡你的一切不尋常之處……你的聰明和才智填補了完全缺乏意志的空白,這一切對我都是寶貴的……不愛有如謀殺,我絕不會給任何人這種打擊……說真心話,她是個好人,但也不想委屈自己,她完全是我的對立面,我誕生來到世上是為了讓生活變得單純并尋找一個正確的出路,而她是為了讓生活更復雜,從正路上走開?!倍輯I的愛猶如飛蛾撲火,直至最后撞的粉身碎骨,只是因為平凡而簡單不入他的法眼,這封信換來的也只是日瓦戈痛苦的捂上了胸口暈倒在沙發上,清醒后什么也沒有做,最后在并沒有離婚手續的情況下和馬琳娜完婚。僑居巴黎的冬妮婭再也沒有和日瓦戈通信,信中她也抱怨過自己的不幸,但是筆者認為她并沒有真正意義上悔恨他們之間的婚事,對于冬妮婭來說遇到了一個讓自己如此欣賞如此愛慕的一個人哪怕是沒有完美的結果這樣足夠了。如同歌德所說的,“我愛你,和你有什么關系”。
如果他沒有遇到拉拉,如果沒有那一聲槍響,他們也是不會天長地久平淡的生活下去,只會出現另一個拉拉罷了。
拉拉和日瓦戈的故事。
拉拉少女時代被科馬羅夫玷污,同時他又和拉拉母親有染,陷入亂倫的性愛危機中拉拉不甘心越陷越深,開始生活自立,為免繳學費而認真學習,寄宿在同學家里以家教作為回報。科馬羅夫并不甘心放棄已經到過手的獵物,拉拉做出了反抗在圣誕舞會之夜向他開槍了卻沒有打中。這樣的經歷造就了拉拉深邃多層次的心靈,完全吸引了日瓦戈的注意,二月革命期間一個作為軍醫一個作為護士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關系曖昧,情愫自然發生,他表白了自己的愛意礙于兩個是完整的家庭,暫時無果而終。
拉拉想要擺脫過去往事,選擇了把她當完美女神崇拜的帕沙結婚,除了她的虛榮心之外還有把他當做到達正常生活的一艘船的目的,拉拉說他是“純潔的化身”,然而純潔的思想是難以去包容復雜尖銳思想,即使知道拉拉的歷史情況下和她結婚的帕沙并沒有甘心讓罪惡的人逍遙法外,兩個人婚后的生活并不自然反而是相敬如賓狀態下的壓抑,恰好戰爭爆發帕沙想要掌權后去審判罪惡者來復仇,最終帕沙因行事極端被紅軍清除出隊伍而自殺。
帕沙被殺的消息給日瓦戈一個機會,他有悲天憫人的氣質,而又善解人意,而且并不浮于表面的理解,是洞悉她內心深處隱秘與痛苦,拉拉甚至說他能理解她的一切甚至是她的堡壘。在精神世界的契合,如同書中說的“不可撼動、與最完美精神相聯系的愛情”。
冬妮婭在巴黎后,日瓦戈也和拉拉也開始了癲狂不正常的生活,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密林狼群出沒的房子里過上了顛倒的反常生活,是“過家家”和“木偶戲”一般,內在的因素是兩個人都還掛念著自己的家庭,外在因素是科馬羅夫的闖入威脅下以及局勢的惡化,拉拉在考慮自己孩子安全成長情況下無奈跟科馬羅夫遠赴遠東。
拉拉的一生無疑是悲劇的,從頭到尾形成一個閉環,最終也沒有脫離少女時代的陰影,與帕沙能期待著未來生活陰影卻伴隨著兩個人生活也間接導致了對方引彈自殺,拉拉希望依靠感情生活來追求個性的獨立于生活自由,如同冬妮婭的信中說“她是為了讓生活更復雜,從正路上走開”所謂的正路應該是平庸的生活,放棄精神領域的探索,因此在某一種程度上,拉拉是日瓦戈的翻版。
最后日瓦戈死的時候,拉拉也是痛不欲生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他們的相愛不是“熾熱的激情”煽動,是因為腳下的大地、頭上的青天、白云和周邊的樹木以及周圍的一切,都希望這樣?!吧i,死之謎,天才之美妙,顯露之魅力,這可是我們二人能懂的。”日瓦戈或許是軟弱而自私的,遇到了紅顏知己,卻沒能挽救她。
拉拉在小說中作者著墨點很多,借她的口講了很多關于藝術、政治、文學、美學等思考。這也是充滿著俄國氣質的典型小說人物。
最后說一說馬琳娜。
馬琳娜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女人,在百度百科《日瓦戈醫生》中是這么被介紹的 “該作描述俄國醫生尤利?安得列耶維奇?日瓦戈與妻子冬妮婭(Tonya)以及美麗的女護士拉拉(Lara)之間的三角愛情故事”,馬琳娜直接被忽略?;氐侥箍坪蟮娜胀吒晔俏也徽?,心如死灰的一個人。日瓦戈對她的感情是敷衍而不負責任的,沒有和冬妮婭離婚直接和她完婚,婚后他嘮叨尖酸而刻薄,又容易發怒,這些她都原諒他,為了照顧自知墮落而沉淪的醫生怪癖,她辭去了很好的工作和已經放棄了醫生行業的日瓦戈打零工度日,同時照顧他們的三個孩子。
日瓦戈受到友人的指責后,索性不負責任的不告而別躲在一個寓所里寫作,這幾乎讓馬琳娜慌亂的半死不活。日瓦戈再次出現在馬琳娜前面時候,已經是一具尸體。他的死亡對于馬琳娜是巨大的打擊接近精神失常,“對什么都不在乎,也不留意”。
馬琳娜無疑又是看的最透徹而堅韌的,在最困難時候留在莫斯科并堅強的生活下來,并數落了一通日瓦戈沒有護住冬妮婭,讓她流落到國外去。她并沒有拉拉這般豐富的精神世界,因此也難以得到日瓦戈精神契合的那種愛情。他可以以胸懷世界的心態看待革命看待生活,看待他之前遇到的很多小人物,出現在眼前可憐的馬琳娜,他對她的愛無任何回應,如果說冬妮婭是飛蛾撲火,那么馬琳娜直接是跳入了火坑。
冬妮婭和日瓦戈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是名正言順的夫妻,拉拉得到了日瓦戈的愛,而馬琳娜則是一無所有,她們并不是不懂愛情,每個人都會知道自己的結局如何,她們如同伊卡洛斯一樣,不隨波逐流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最后距離太陽太近雙翼上的蠟遭太陽融化跌落水中喪生。這三朵玫瑰,撐起了這本小說,也撐起了俄羅斯文學里偉大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