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聽到了四象限法區分事情。
我們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找出重要的事情,區分它們的急迫性。對于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情來說,要找出足夠多的時間去做。
我自己是一個審計員。有淡季和旺季的工作節奏。旺季的時候,加班到12點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昨天就為了一個IPO項目,我熬夜到1點,回家都2點了。在這段工作中,我經常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陪家里人。我老婆經常說,你就知道工作,回來了也不好好陪我聊天。
而在淡季的時候,我在公司朝九晚五的上班。上班的時候呢,跟其他很多人聊天,吐槽,晚上回家是看電影,看電視。沒有利用這段時間去充電和鍛煉身體。結果淡季因為生活改善,自己越發肥胖。
其實重要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陪伴家人,鍛煉身體,增加閱歷,讀書學習,寫作創新。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投入在里面的時間真心不多。就說陪伴家人這件事情,很多時候我下班了,還是會被工作影響自己的心情,結果跟家里人吵架。還有讀書學習,自己明明那么喜歡周易,那么喜歡。但是居然沒有持續的學習運用,一旦周邊發生了什么其他事情,就會把它的學習延后。
多次清楚的意識到這些之后,我分析了下自己沒能做好這件事情的原因。最先冒出來理由是都是工作逼的,老板要在截止日之前交報告,我們人手不夠,同事不給力,自己身體出狀況??偠灾?,這是一個不加班就做不了的項目。
然后自己逼自己再想想其他理由。不用說,就可以明白自己工作方法,知識儲備,其他軟技能不夠。比起工作量大,這個缺陷是我們致命傷。有朝一日想換份工作,你總不能告訴別人我效率低,但能無償加班這種段子吧。
所以,工作本身的外部環境我改變不了。但是自身因素還是可以改變的。多學習其他的東西,不說其他的,就逼著自己學編程。哪怕花幾千購買一個為期半年的在線培訓課程,也要去學。
然后就是學著下班就是下班,放假就是放假。跟所有人擺明態度,工作是我在工作時間做的事情。一方面,逼著自己在8小時提高效率,一方面,也讓自己意識到,如果不能處理好生活,工作只會越來越糟。